中医治未病产后ldquo妈妈手
2020-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产后在家坐月子带娃的新晋妈咪们,本该满心欢喜的,让人疑惑的是,才刚带娃10天,突然感觉双手没啥力气,连洗澡拧毛巾等简单动作都完成不了。咨询医生才知道,原来产后抱娃时长,姿势不太对,产后没几天就患上了“妈妈手”。
什么是“妈妈手”?“妈妈手”的专业名称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的慢性炎症。
产后哺乳期的妈妈,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长期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或者抱孩子姿势不对,或者工作中大部分动作都需要拇指和手掌配合完成,肌腱与腱鞘处反复摩擦造成慢性损伤;因发病人群特殊,故而称为“妈妈手”。
在抱孩子、提重物、干家务的时候,甚至只是做些轻微的伸、屈、捏、握都会感到疼痛不舒服。
怎么判断自己有无“妈妈手”?当你发现你的拇指根部变的红肿、有压痛;当你感到转动你的手腕疼痛;当你想拧毛巾、握笔、握拳时,带来拇指底部到手腕的疼痛;当你费尽力气去动你的手的时候,发现拇指不灵活或出现卡顿现象……没错,你可能是有妈妈手了!
我们也可以用握拳尺偏试验,测测看自己是否有妈妈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跟着下图动动手:
如果你有“妈妈手”,这个小测试就会让你感觉很疼。得赶紧引起注意了,不重视的话疼痛感会越来越强,继续过度使用拇指手腕,还有可能造成肌腱粘连、萎缩,从而引起永久性的局部行动不便。
怎么预防“妈妈手”?别让“妈妈手”找上门,预防还是最关键的。抱娃用错力、做事总保持一个姿势,不好的用手习惯早改早好。
●换个姿势抱宝宝
●别让双手过度疲劳
得了“妈妈手”该怎么办?得了“妈妈手”,最重要的还是休息!休息!休息!让拇指手腕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放松,再配合一些保护和缓解疼痛的小方法,让受伤的手快快恢复好。
●少抱娃少干活少玩手机
●戴夹板
如果你总是会不自觉地使用拇指和手腕,那可以佩戴一种特殊的从前臂到拇指的夹板,叫做拇指穗形夹板。这种夹板固定了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能让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得到休息。
●物理治疗
“妈妈手”是一种慢性炎症,我们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电针、中频等,来促进伤处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肿缓解疼痛。
●用药
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西乐葆等)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针刀治疗
针对少数应用以上治疗手段疗效不佳的慢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针刀治疗具有确切的、长期的疗效,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
什么是“小针刀”?小针刀外形似针灸的针,但其尖端有一狭窄的刀刃,可发挥针刺及刀切割的双重功能,是在现代西医外科手术疗法与中医传统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中医医疗器械。
作用原理:
1.“针”与“刀”合一,通过激发经气、疏通气血,达到止痛作用。
2.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
3.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
4.操作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可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物质,发挥止痛作用。
治未病科医院治未病科是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重点专科,阳江市中医治未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阳江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治未病团队共有医学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4人,诊疗范围涵盖内外妇儿各科,设有中医亚健康调理门诊、中医妇科调理门诊、中医儿科调养门诊、中医理疗门诊,致力于各类人群的疾病调理、亚健康状态调理、体质调理,服务技术包括中医体检、中药、推拿、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
治未病科专家介绍
何业允
治未病科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专业。擅长应用传统疗法治疗一些常见病,如面神经麻痹,颈源性耳鸣,偏头痛,带状疱疹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痛等慢性痛疼疾病;过敏性鼻炎,咳嗽,急慢性腹泻,功能性便秘等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痛经、盆腔炎、肥胖等疾病。
陈卓锐
年到上海中医院从师柳进耀教授学习骨与关节再平衡手法,医院进修学习手法整复及针灸内科,擅长治疗颈、胸、腰椎错位及椎间盘突出,面瘫、中风偏瘫。
来源
治未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