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来中国,居然晒中暑了这样的高温天
2017-9-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说天气炎热,你最先想到哪里?
非洲!有木有~~
毕竟在我们印象中,非洲是这种感觉↓↓↓,沙漠、炎热……他们一定比我们耐热……
然而……7月13日下午,我们大北京的天气,把一位60岁非洲男士热中暑了!居然中暑了!!
(图片来自
热心市民马sir)据测量,当日中午天安们广场的地表温度达到了60℃。
不只是北京温度高,最近全国各省市的温度简直要逆天!看看天气预报,满眼除了紫色,只有紫色……40℃啊!
据预计,进入三伏天后,全国高温面积可达万平方公里,将覆盖21个省市!
非洲有些地方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热,比如非洲贝宁和西安比,就凉快很多。难怪很多非洲友人纷纷表示要回非洲避暑……
(图片来自陕西广播电视台)
甚至有非洲留学生表示,自己来中国被晒黑了……
面对这种高温天气,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防中暑!毕竟,人真的有可能被热死……
中暑分3类最后一种最要命
1先兆中暑——难受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精神涣散、反应迟钝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果出现以上感觉,你就要需要高度重视啦!应停止劳动或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淡盐水。进食情况不是很好的,则要补充糖盐水。
2轻症中暑——昏厥轻症中暑则会出现循环方面的问题,如脉搏增快、晕厥、面色苍白、呼吸加快甚至出现休克等,这是由于人体大量的出汗、急速喘气又不能及时补充液体导致,这时的体温一般会升至38℃。
3重症中暑——要命重症中暑中最常见的就是日射病和热射病。日射病大多是野外作业,受到太阳的过度照射导致。而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重症中暑的死亡率可达30%,而重症中暑中的日射病和热射病死亡率甚至高达50%。
中暑对人体的伤害可不能小觑!
关于中暑这9点,
你和身边的人都该了解~~
中暑9点小知识
1太阳晒太多易中暑中暑是因为什么,热啊,所以在高温高湿天气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别没事儿去找热。
这里要记住两个温度:老年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2℃时尽量避免外出;而年轻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5℃时也要尽量避免在户外工作或剧烈运动。实在有事需要外出,也要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
2吃的越冰越容易中暑你觉得吃冰镇食品很解热,对不对?然而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消化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人体因局部温度很快下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3室内外温差大易中暑从过于凉爽的房间一下进入烈日炎炎的室外,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会“失灵”,极易中暑。
所以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太大,空调温度设定在26℃-27℃左右为宜,最好与室外的温差在5℃-10℃之间。
4喝水不足易中暑中暑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在高温的环境下出汗多,喝水少。
每天建议保证毫升至毫升的饮水量,喝水时不建议过多、过猛,每次喝水不要超过毫升。觉得乏力,也可以喝点淡盐水和绿豆汤。
5阴暑:用藿香正气水适应症:头痛、厌食、腹泻
中医认为,中暑分阴阳:
吹风纳凉、冷饮过度以至中气内虚而发病是阴暑。
可服用藿香正气水解暑。
藿香正气类药物是个“慢性子”,其药性温和,药效没有那么强烈,可用于预防中暑。以往有过中暑的人,可在外出前适当预防用点药,但剂量要少,大概是普通剂量的三分之一。
6阳暑:用十滴水适应症:呕吐、恶心、高热
中医认为,长期暴露在烈日下发病是阳暑。十滴水只在发病时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的急症,不能当成预防用药。
十滴水的药效较强烈,是个“急脾气”,中暑后服用2-5毫升即可见效。如果接受不了药物辛辣的味道,也可将十滴水倒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
7中暑后别大量饮水中暑后应少量、多次的饮水,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大量饮水可能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8防中暑喝点新三皮汤烈日当头,走在大街上,被晒得头晕脑胀?这是中暑的前兆,防中暑,不妨试试新三皮汤。
新三皮指的是西瓜皮、冬瓜皮和丝瓜皮。取新鲜的三种瓜皮各50-克,加水煮15分钟,熬出来的汤水,加点白糖喝下去,可以消暑、清热、利尿。
9中暑揉揉内关穴内关穴是中暑时保护您心神的重要关卡,高温环境待久了及时地按揉一下这个关卡还可以防范暑邪的进攻。
方法: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当出现中暑三大症状,头痛、出汗、口干时,可以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内关穴各50次,中暑症状能有所缓解。
分享给身边人
一起做好防暑工作吧!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本文参考资料:大众日报《三伏天中暑,切莫掉以轻心》,健康时报网《小孩:中暑后别大量饮水》、《中暑后不能猛喝水》、《中暑也要分阴阳》、《室内外温差大易中暑》、《河北高温致7人猝死7类人最易“中暑”》、《中暑按揉内关穴》、《防中暑:喝新三皮汤》等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任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