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腱鞘炎中风半身不遂的穴位阳溪穴

2016-12-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阳溪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有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耳聋耳鸣、便秘等作用,阳溪穴的位置: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详见本文图解阳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阳溪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位于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处于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手掌侧放,大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在手腕背侧,当手拇指伸直上翘时,在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皮下组织较疏松,有桡动脉的背支经过。手背深筋膜在腕背侧增厚形成腕背侧韧带,针穿该韧带在拇短、长伸肌腱之间达桡侧腕长伸肌腱背侧。以上该穴三肌(腱)均包有指腱鞘,并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经穴名。属手阳明大肠经。出《灵枢。本输》。经(火)穴。别名:中魁穴。(1)“阳”,即热,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形似小溪,故名“阳溪”。()“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

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

头痛、耳鸣、耳聋、牙齿痛、结膜炎、疟疾、腱鞘炎、半身不遂、目赤肿痛、热病心烦等。平肝潜阳、通利关节、舒经活络、清热散风阳溪穴配上星穴、二间穴,适用于目痛;阳溪穴配迎香穴、印堂穴,适用于鼻炎。耳聋配伍穴位:听宫穴、下关穴、太冲穴、阳溪穴疾病概述: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轻者为“重听”,在一般情况下,能听到对方提高的讲话声;重者为耳聋,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声音。按摩顺序与技法:轻轻按压听宫穴3分钟,首先将四指并拢轻轻放置于耳前的听宫穴和下关穴,轻轻按摩1分钟,接着按摩脚部的太冲穴,最后按摩手部的阳溪穴。头痛配伍穴位:太阳穴、眉冲穴、曲差穴、阳溪穴中风配伍穴位:水沟穴、百会穴、风池穴、十宣穴、阳溪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腱鞘炎、中风半身不遂、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你是否曾经因为头痛而辗转难眠?是否曾经耳朵内部总在轰隆轰降地响,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否曾经因为运动过度,或者频繁使用电脑,导致手腕疼痛不已?如果你有这些毛病的话,可以经常按摩阳溪穴。阳溪是补阳气、提精神的要穴。头痛发作时,以拇指指腹按压阳溪半分钟以上,头痛会迅速得到缓解。阳溪最善通经活络。经常用拇指尖垂直掐按此穴,每次1-3分钟,可以有效防治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推拿:点按法、揉法一幕指指腹按压阳溪穴半分钟以上,可以迅速缓解头痛。经常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阳溪穴,每次1~3分钟,可以有效的防治脑中风和高烧不退等症状。用大拇指按揉阳溪穴~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咽部及口腔疾病。(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用艾条温和灸5~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目赤肿痛、牙痛、腰痛等疾病。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阳溪穴,力度稍重,出痧为度,可缓解发热无汗、头痛、牙痛等。直刺0.5~0.8寸。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穴位查询手册↓↓↓    







































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yf/91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