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仪器徒手治疗预防跳跃者膝
2017-3-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案例故事:一名练田径的15岁学生,近一、两周练跑时老觉得膝盖下方疼痛,原本不以为意,但疼痛感愈来愈强烈,已影响到练习成效,就医诊断为「跳跃者膝」(jumpersknee)。另名五十多岁的男性消防员,有痛风病史,也是长期膝盖下方疼痛未就医,竟在拉水线演练时肌腱应声断裂,痛到说不出话,只好紧急送医手术。
「跳跃者膝」最常发生在须用力使用膝盖伸展或跳跃项目的运动员身上,又被称为「跳跃者的膝痛」
变换姿势髌骨肌腱断裂跳跃者膝又称「髌骨肌腱炎」,一般人进行羽球、篮球等跳跃、常变换姿势的运动时,膝盖下方的髌骨肌腱附着处会产生微小断裂,产生疼痛感。轻微者隔天就恢复,但肌肉若长期反覆断裂、逐渐纤维化,会影响患者运动情况,就得降低运动频率或强度才能缓解;严重时可能造成肌腱断裂。
「跳跃者膝」最常发生在须用力使用膝盖伸展或跳跃项目的运动员身上,又被称为「跳跃者的膝痛」。在跑步速度变换的过程中,膝关节的肌腱、韧带也跟著急遽受力。若热身不足、姿势使用不当、过度勉强或突然改变运动方式,就容易出现「跳跃者膝」。
热身不足超越体能极限一般民众会出现「跳跃者膝」,主要是运动前热身不足,一运动又不知道衡量自己体能的极限。尤其是精力旺盛的青少年,经常一整个下午连续打了五、六小时的球,隔天就痛到上诊所找医师。他门诊遇到的跳跃者膝患者,有六、七成都是这类十多岁青少年。
还有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几乎天天下班就去打羽球,十多年如一日,直到最近才开始觉得膝盖疼痛来就医。黄逸伦研判他的肌腱强度随著年龄增长退化了,建议调整运动频率并加强事前暖身,一星期打个两、三次球就好。
受伤者多在第三期才发现
「跳跃者膝」依症状严重程度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只在跑步或运动后才感觉疼痛,但不影响运动表现。
第二期:在跑步或运动中,膝前侧出现痛感,又不至于痛到没法继续跑或运动,停下后仍会持续疼痛。
第三期:在跑步或运动中,膝前侧疼痛,得被迫缩短跑步或运动时间,且无法维持原有运动水准。
第四期:因膝肌腱过度发炎、肿胀,被发炎细胞攻击,肌腱强度就会减弱,导致膝盖肌腱断裂。
大多数患者都在第三期发现运动表现受影响,才会就医治疗,如状况没有改善,就会逐渐演变成第四期。
仪器+徒手治疗矫正运动姿势表示,前三期的患者除了减少运动量与次数,也可搭配使用冷热敷与仪器治疗,如体外震波、超音波治疗或电疗等,藉此放松肌肉及止痛,并修复肌肉与韧带。病人也可接受物理治疗师「徒手治疗」,以放松肌肉,减少膝关节沾粘。后续则应建立正确运动姿势,才能保护肌肉关节,预防再次受伤,顺利重返运动场。
预防跳跃者膝使用髌骨带或护膝可利用「髌骨带」把髌骨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以稳定髌骨下韧带,避免韧带过度磨擦、过度拉扯髌骨肌腱造成发炎。也可使用护膝,帮助肌肉收缩、稳定膝关节,减少运动时受损。
透过锻练强化肌肉因为一般民众不太清楚髌骨带的使用方式,常常绑在不对的地方,建议平日还是多透过锻鍊强化膝部肌肉及大腿股四头肌。方式包括单脚撑住身体、另一隻脚往上提,两侧重複做;或利用一块高度十公分左右的板子,两脚轮流踩踏进行阶梯运动等,透过大腿肌肉的强化,减少膝盖负荷,就能预防「跳跃者膝」的发生。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