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拼步数健步走不当会成伤害走猛戳这
2016-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点击标题下「科技日报科技改变生活」可快速 有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大卡,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消耗大卡,这样就多出了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消耗。而成年人走30步可消耗1大卡,如此算来,要消耗多余的大卡需要行走-步。
国家卫计委曾发出“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呼吁。
的确,健步走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不仅能强健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全身肌肉力量,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调整新陈代谢,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都很有帮助。但是,过度运动可能会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
“跟任何一项运动一样,健步走也潜在危险。”江东表示,市民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但不宜超过2万步。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的负担,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的内侧支撑的,所以膝关节内侧的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过量走路或上下坡还会加重髌股关节的压力,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持续过量运动的话,轻者会引起关节疼痛,严重的有可能会引起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神经瘤骨膜炎、髋关节滑膜囊炎等,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你真的适合健步走吗?任何锻炼都要量力而为
江东提醒市民:“任何锻炼都要量力而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健步走。”
青壮年和平时经常运动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没有问题,但一些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跟从,因为40岁至60岁左右的人骨关节特别是软骨处于代谢变化期,突然剧烈运动容易产生软骨损害,造成软骨损伤炎、滑膜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但是江东也透露,在门诊因健步走导致患病的人群中,50岁左右的占了绝大多部分。
江东解释说,这是因为,一是30-40岁的人肌肉力量还不错,即使参加健步走,也没有太多问题;二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太多的时间运动,所以没有“损伤”。“50岁左右的人群有一种‘还债’心理。”江东分析说,年轻时锻炼不够,现在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空闲时间,最关键是的想着快要进入老年阶段,必须抓紧时间锻炼,这样反而会造成伤害。
江东认为,虽说健步走能锻炼心肺功能,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偶尔一两次的锻炼是起不到太好效果的。另外,平时没有锻炼的人突然长时间快走,可能会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心律失常,因此并不提倡中老年人暴走。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参加一些强度不大,但持续时间长的有氧运动。
你知道自己适合哪种锻炼吗?运动之前要先评估
江东强调,市民在参与锻炼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足够了解,医院进行身体评估后再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先评估下肢的肌肉力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有基础疾病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患有严重骨关节疾病的人,运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不要盲目试图通过运动改善身体机能,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也不提倡他们参与这类锻炼。”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崇全教授表示,每小时走7公里左右路程是中等强度锻炼,对一些有潜在疾病因素的人来说有危险性。比如,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运动前没有控制好血压,运动中极易诱发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本身有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发病率很高。“这类老年人可以做一些比较舒缓的等长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量循序渐进,才能起到锻炼心肺功能的作用,而不伤害身体。”
走路还需要姿势吗?健步走其实非常有讲究
健步走一般来说讲究姿势、速度。但很多人在健步走时容易犯两种错误: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和疼痛。
江东提醒说,健步走时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在走步过程中,最好抬头挺胸、肩部保持放松,收紧腹部,不要翘臀,双臂紧靠身体,另外,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而且,锻炼最好每天保持20分钟至40分钟,不可贪多。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开始就高速走几公里,可以先参加低速健步走,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和长度。”
当然,整备也很重要。江东认为健步走时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关键,不仅要舒适合脚,还要柔软有弹性,这样才能避免长时间快步走时造成身体伤害,尤其是避免脚部受伤。“选择商场超市里常见的慢跑鞋就可以,注意穿鞋的时候里面一定要配合穿上柔软舒适的棉袜。千万不能穿上班的皮鞋或者平底鞋”。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潘婷
绍兴女子说它脏,经理为证清白竟.....绍兴女子说它脏,经理为证清白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