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普第6篇脊髓损伤的康复
2019-3-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脊髓损伤的最早描述见于古埃及的医生记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80%的脊髓损伤患者于伤后2周内死亡,直到二战以后康复医学迅速发展,开展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才使得SCI患者的预后大为改观。那什么是脊髓损伤呢?脊髓损伤患者如何康复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其中颈部损伤常导致四肢瘫痪,胸腰段损伤导致下肢截瘫。
脊髓损伤的原因
脊髓损伤的患者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创伤性脊髓损伤,二是非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生脊髓损伤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其中,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六十左右。
创伤性脊髓损伤
创伤性脊髓损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占绝大多数(82%),其中包括:
(1)生活伤:摔伤、砸伤、坠落伤等。
(2)交通事故伤。
(3)暴力伤:火器伤、刀刺伤等。
(4)运动娱乐伤:如跳伞、悬吊式滑翔、冲浪运动、沿绳滑下运动或攀岩运动等。
非创伤性脊髓损伤
获得性病因:
(1)感染(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脊髓炎等)
(2)肿瘤(脊柱或脊髓的肿瘤)
(3)脊柱退行性疾病
(4)代谢性疾病
(5)医源性脊髓损伤
(6)其它获得性脊柱脊髓疾病
发育性病因:
(1)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
(2)脊椎裂
(3)脊椎滑脱
(4)脊髓栓系综合征
(5)脊髓血管畸形
(6)脊髓肿瘤
(7)其它先天发育因素
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发展比较快,开始时大多是组织出血、水肿,然后进行性加重,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抢救处理,那么将导致脊髓的变性坏死,所以一般情况而言,伤后6小时是脊髓损伤抢救的黄金时期。由于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程度的不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如下:
1、运动功能障碍
颈段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痪,胸段以下损伤引起躯干及下肢瘫痪;脊髓休克期呈现迟缓性瘫痪,一般持续6周以上或更长时间。脊髓休克期结束后,脊髓锥体束受损的患者出现痉挛性瘫痪。马尾神经受损出现迟缓性瘫痪。
2、感觉功能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消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
3、膀胱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会造成脊髓反射中枢与皮质高级中枢的联系障碍,从而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如果受伤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紧张,那么将是尿潴留;如果受伤导致膀胱逼尿肌紧张、尿道括约肌松弛,那么将是尿失禁。
4、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期主要表现为大便失禁。脊髓休克期后,脊髓腰段以上的完全性损伤主要表现为便秘。
5、呼吸功能障碍
胸腰椎移行部以上的脊髓损伤时,因肋间肌麻痹而导致呼吸功能低下;第4颈髓以上损伤因膈肌瘫痪而不能呼吸。
6、自主神经反射障碍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搏动性头痛、眼花、视物不清、心动过缓、损伤平面以上出汗、面部潮红和鼻塞等症状。
7、性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障碍。
8、其他并发症
脊髓损伤可出现中枢性疼痛、痉挛、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深静脉血栓、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为什么脊髓损伤要强调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之后,带来的早期问题是脊柱不稳定,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手术解决这个问题,一旦脊柱稳定之后,由于我们现在促进脊髓神经再生的机会比较少,会遗留有原发性的功能障碍,例如瘫痪,和继发性的功能障碍,例如肾脏系统的结石、压疮、关节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生育问题等。这些都不是通过吃药或者手术能够解决的,而必须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让脊髓损伤患者能够尽可能的恢复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介入时间和心理康复
康复治疗越早越好,临床情况一旦稳定就可以开始,例如脊柱做完手术,不在抢救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始。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我们康复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功能训练,还要强调患者的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脊髓损伤患者的命运已经改变,我们要帮助其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重新设计未来的计划,帮助患者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脊髓损伤患者的分期康复
急性期的康复
(1)体位摆放
(2)体位变换
(3)关节被动活动
(4)早期做起训练
(5)呼吸和排痰训练
(6)二便的处理
恢复期的康复
(1)肌力训练
(2)垫上训练
(3)坐位训练
(4)转移训练
(5)步行训练
(6)轮椅训练
(7)矫形器的使用
物理因子的应用
(1)病变部位无热量超短波疗法,紫外线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超声波疗法等,促进受伤脊髓炎性渗出物的消散,防治粘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水疗有助于肌腱、肌肉、韧带的伸展,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减少痉挛,使组织变得柔软。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康复区:-
理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