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的常用处方
2021-4-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处方,是一种药物或穴位的组合,它具有相对的针对性。每一种疾病都有大致相同的几种处方,以适应临证时的相对个体差。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腹针适应证较广的常用处方,这样为临证施治时的选穴辨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处方的应用虽有-定的规定,但在临床上又可灵活加减,使之与传统的中医理论更为贴近。本节把几种的常用的处方介绍如下:一、天地针的组成及适应证天地针是一组腹针的常用方,由中脘、关元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别名丹田,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故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之功能。二、引气归元的组成及适应证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4穴组成。方中中脘、下脘均属胃脘,两穴含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有主肺气肃降的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肾又主先天之原气,因此,四穴含?quot;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故此方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三、腹四关、调脾气、风湿点的组成及适应证腹四关由:滑肉门、外陵左右共4个穴位组成。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上肢的疾患,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疾患。该4穴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临床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与引气归元或天地针合用时,兼有通腑之妙。调脾气由左右两个大横穴组成。大横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文献记载以治大风逆气、四肢不举、多寒、善悲为主。但近年来大横穴的临床应用除用于驱虫外,其他报道甚鲜。根据作者的多年经验认为大横具有调整脾脏功能、祛湿、健脾、滑利关节的作用,故常与腹四关合用治疗腰部疾患和坐骨神经痛,与风湿点合用治疗全身关节炎或肩周炎等症。风湿点是作者的经验穴,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的外5分、上5分;下风湿点位于外陵穴的外5分下5分。风湿点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与大横合用可祛风滑利关节、消肿痛开淤血。治疗肩、肘疾病时可仅用上风湿点,治疗下肢疾病时,也可仅配下风湿点。四腹针的操作规范薄氏腹针疗法的操作规范贯传在腹针疗法的全过程中,在临床治疗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必须按照腹针的要求进行操作。腹针疗法在治疗时有一病一方的标准化处方特点,许多疾病在腹针疗法中都有其对应的处方。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只要诊断准确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必须从提高诊断水平入手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其次,认真地把握好腹针治疗时的每一个环节和提高取穴和手法的基本功使操作规范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是提高临床水平的关键,其次还需要掌握好各种疾病的辩证特点,才能满足每个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的个性化需要。在每个处方中,对针刺的顺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进针的深度在每个处方中都把浅刺的穴位进行了说明,以便大家能够掌握。对于每种疾病的临床不同表现,也可以在辩证加减中去选择。1落枕1.1定义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风寒侵袭所引起。部分病例可因颈部轻度扭伤引起。〔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3)针刺的深度:中脘、商曲(浅)、滑肉门1.3〔辩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2肩周炎2.1定义肩周炎又称肩凝症或漏肩风,因患者年龄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本病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症。〔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2.3[辨证加减]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滑肉门三角(患)。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3肱骨外上髁炎3.1定义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通常发生于网球运动或经常用力作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者,肘关节疼痛为主症。〔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3)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浅)上风湿点(浅)[辨证加减]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浅)。4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4.1定义 本病多发生于经常使用腕部及手指握力的人群,以腕部桡骨茎突及拇指的掌指关节掌侧等处最常见。工作时由于肌腱和腱鞘在桡骨茎突及关节处经常摩擦,产生损伤性炎症,逐渐使腱鞘狭窄而患病。病程缓慢,偶发于手部急性损伤后。4.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2)针刺的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上风湿外点(患)针刺的深浅: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浅)、上风湿外点(浅)4.3[辨证加减]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5颈椎病5.1定义颈椎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骨质病变,又称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综合症。本病临床表现以颈项部疼痛、颈项强直、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或伴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眩晕、失眠、记忆下降,严重时发生卒倒等。X光片显示有骨质增生或生理弯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变窄等。临床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为多见。5.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2)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滑肉门(3)针刺深浅:中脘、关元、商曲(浅)、滑肉门5.3辨证加减: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椎动脉型加下脘。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6腰椎间盘突出6.1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腰腿痛中常见的原因,许多腰痛和根型坐骨神经痛,均与此病相关,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我们的辨证施治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6.2〔腹针治疗〕(1)处方:水分、气海、关元!(2)针刺顺序:水分→气海→关元(3)针刺深浅:水分、气海、关元6.3[辨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8腰背痛81 定义腰背痛是指背痛连及腰痛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背痛除背肌劳损、骨质增生、感受风寒等因外,还可因内脏的疾病而引发,腰痛除风湿、劳损、骨质增生、闪挫等因外,亦可因内脏疾病诱发,故其病因较为复杂。本证常见于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以及脊柱和内脏病变等。本篇仅就寒湿性、劳损性、肾虚性腰背痛叙述如下。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2)针刺顺序: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3)针刺深浅:中脘、气海、关元、大横(双).8.3辨证加减: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寒湿性:上风湿点(双、浅)、下风湿点(双、浅)。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 9慢性胃炎〔定义〕本病可有急性胃炎转变而来。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或长期饮酒、过度吸烟、精神刺激,都能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其他如溃疡病、胃癌、胃扩张、胃下垂等,也能引起续发炎症。〔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2)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辩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便秘:加天枢下(左侧、)虚寒型:加神阙温灸10 消化性溃疡.10.1〔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明显溃疡,溃疡亦可位于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或空肠、回肠、米克耳憩室.因这些溃疡的形成均有胃酸和胃旦白酶的消化作用参与,故称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多发于青壮年。〔腹针治疗〕处方: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针刺顺序: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侧)。辩证加减: 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 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11.慢性肠炎11.1定义: 慢性肠炎一般多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而言。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肠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的后果。其它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是复发的诱因。11.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腹泻;关元;天枢(双侧)(2)针刺顺序:中脘→下脘→腹泻→关元→天枢(双侧))11.3辩证加减: 小腹胀痛:加大巨(双侧)。 便溏、水泻:加水道(双侧)。 脾胃虚寒型:加大横(双侧);神阙温灸。12胆囊炎12.1定义: 胆囊在肝脏下面胆囊窝内,象黎形,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主要因胆结石梗阻、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史。12.2〔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侧);上风湿点(右侧)。(2)针刺顺序:1、中脘;2、下脘;3、气海;4、关元;5~6、天枢(双侧);7、上风湿点(右侧)。.12.3辩证加减: 急性胆囊炎加:大横(右侧) 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 便秘加:天枢下(左侧)13、上呼吸道感染〔定义〕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这些部位的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伤风、感冒。〔腹针治疗〕(1)处方: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2)针刺顺序:中脘→下脘→上风湿点(双侧)。(3)针刺深浅:中脘(浅刺);下脘(浅刺);上风湿点(双侧)。13.3辩证加减 咽部疼痛加下脘下(浅刺)。 高热不退加气海、关元。
一、疗法介绍:
腹针是通过针刺以神阙(肚脐)为中心的腹部穴位来调整气机,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腹针疗法发明人薄智云先生总结出,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了:“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调控系统”的理论依据。特效腹针专家郑怀玉老师的多年临床研究精华更具有独到之处。
腹部包括许多重要脏器,并分布着广泛的气血经脉,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腹部施针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和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且疗效显著。
腹针的特点:
1、简便:只用20左右个穴位,易学易掌握。
2、无痛:不要针感,基本无痛。老少皆宜。
3、安全:在腹部浅层扎针,绝对安全舒适。
4、高效:腹针具有治疗周期短,疗效稳定快速的优势,对各种病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尤其对疑难杂症有意想不到的确切疗效,很多学员会惊呼太神奇。
5、治疗范围:腹针适应范围广,涉及病症多,对内科病如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头晕耳鸣,糖尿病,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眼底病,老年痴呆,痛风,四肢寒凉,手足不温,静脉曲张,带状疱疹,抑郁症,肥胖症,便秘,胃肠病患;外科病如颈椎病,颈肩痛,上下肢痛麻,腰间盘突出,腰背部酸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关节扭伤,网球肘,偏头痛等;妇男科如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移位症,盆腔炎,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健忘,盗汗,潮热,男性性功能障碍,阳萎,肾虚精少等,儿科如脾胃失调过胖过瘦,小儿假性近视等;美容科如面部雀斑,黄褐斑,肝斑,痤疮,青春痘,红血丝,激素脸,肥胖,美化妊娠纹,手术刀口疤痕等,让广大爱美之人在对全身疾病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可达到修复形体,减少皱纹,减肥减龄的效果,对于临床以做手法为主的按摩师也是个可以减轻体力劳动。
本课程讲授落脏理论在腹针的应用,相关疾病的特效穴位的应用及个人在多年临症中积累的望诊心得,通过望舌,望手,望脐,望腹,让学员当天就会诊病断病治病。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让学员进行动手操作,让没动过针的学员可当场学会扎针。
二、主讲专家:
李松芝,执业医师,主任医师。毕业于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及教学二十余年。在中医针灸专业学习中不断挖掘探索新领域新技术,先后学习了很多优秀学术项目,其中对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腹针疗法》深入研究,深刻领会腹针的疗效之快速,安全易掌握的优势,应用到临床受到患者极大的欢迎和认可,得到很多灵感和启发。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腹针技术,在年跟随腹针专家郑怀玉老师学习特效腹针疗法,深得恩师提携,并进行大量义诊义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腹针技术得到很好的发挥。年跟随周嘉荣老师学习,成为宗筋入室弟子,感恩周老师亲传其脉疗及宗筋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完美的把腹针疗法与落脏思维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信赖。
三、邀请参加对象:
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推拿科、创伤科、脊柱病科、理疗科、骨伤科、康复科、针灸科、针刀科等科室医师、理疗师、按摩师,以及各级医疗机构从事整脊、推拿诊疗医师、各从事推拿技术、教学、科研机构及从事按摩保健有关人员等。
四、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李松芝教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
2、研修班结束经考核合格,授予中英文对照由中国针灸推拿协会颁发的结业证书(可申请劳动部颁发全国通用高级按摩师证书及健康管理师)。
3、医院决定,所有参会人员均颁发研究院结业证书,可以作为就业上岗的参考证明。
4、凭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证书自参会之日起24个月内,免费复习3次。
5、报到时交四张二寸免冠彩色照片。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
五、时间与地点:
第十期年04月23日—26日(23日全天报道)北京
第十一期年05月23日—26日(23日全天报道)苏州
第十二期年05月27日—30日(27日全天报道)厦门
六、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中国针灸医院
承办方:中推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七、研修费及报名办法:
1、研修费每人元(包括:资料费、证书费、合影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食宿可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2、会议地点及乘车路线在开班前一周以书面形式通知各位学员。
3、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报名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