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什么是骶髂关节如何理疗骶髂关节

2020-11-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www.lohasidc.com/

腰痛,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腰痛的经历。对于腰痛,绝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认为要么是腰部肌肉出了问题,要么是腰椎出了毛病。但是,如果你做了很多腰部肌肉松解或者是其他与腰椎相关的治疗,腰痛症状缓解的并不是那么明显的话,你可以检查一下:

骨盆上方的骶髂关节,是常常引起腰部酸痛的重要部位,但是在治疗过程当中,却常常容易被我们忽略,所以今天想好好跟大家聊一聊有关“骶髂关节”的问题。

什么是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就是指骶骨和髂骨构成的关节。

骶骨

医学代表字母:S1-S5.它也属于脊柱的部分,上连腰椎,下连尾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呈倒三角形,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宽阔的底与第5腰椎联合形成腰骶角。骶骨盆面凹陷,背侧面后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长而窄,女性短而宽,以适应女性分娩的需要。根据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5块骶椎会在30-40岁左右融合到一起。

髂骨

属于骨盆的一部分,俗称胯骨,是髋骨的组成部分之一,构成髋骨的后上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前部宽大的为髂骨翼,后部窄小为髂骨体。它们的下方的突起分别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平滑稍凹,称髂窝,窝的下界为突出的弓状线,其后上方为耳状面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和我们熟悉的膝关节、肩关节等不太一样,虽然骶髂关节也有关节囊、关节滑膜、软骨,但这个关节没有其他关节那么灵活,活动度非常小。可是骶髂关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人体体重的传递:向上承受由脊椎传递而来的重量并向下分摊到两侧骨盆。

2.提供活动灵活度:在腰椎、肩椎与骨盆做出各种动作时,提供少部分的动作来增加此部位的灵活度来传递效率。

3.反作用力的缓冲:由于关节面呈“耳”状的关系,能在走路、跑步、跳跃过程中吸收部分地面的反作用力,减少邻近关节(腰椎)的负担。

常见骶髂关节的问题有哪些原因造成

1.久坐不动或者是坐姿不良,久坐不动、或者是长期坐姿不良,很容易产生骨盆的前倾或者是后倾,骨盆的前后倾使腰椎受到的不良应力增加,进而导致骶髂关节问题的产生。

2.受到突然急性外力或不均衡的应力。突然急性外力(如弯腰搬重物、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和不均衡的应力(如单脚起跳落地、单脚承重过多),容易使重心突然转移,身体失去平衡,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骶髂关节错位之后,由于负压的作用,滑膜会进入关节腔,在骶髂关节附近形成剧烈的疼痛,同时会牵扯到腰臀部,造成腰痛和腿痛。

3.年龄的增长,关节养分的流失。人体过了35岁之后,体内氨糖分泌的速度减缓,氨糖含量越少,衔接骨头之间的软骨面就会减少,骨头磨损也会越来越严重。到了70岁左右,人体的氨糖就差不多消耗殆尽了,这时候的骨头失去软骨组织的保护,骨头之间直接摩擦,会造成极大的损伤和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关节营养的流失,会使得骶髂关节失去正常的稳定性,关节的承重力也逐渐降低。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容易出现骶髂关节老化、劳损、疼痛等问题。

相关的理疗体式有哪些

蝗虫式

做这个体式的时候,尽量收紧大腿肌肉和臀部肌肉。手臂尽量后伸,这样可以更多的锻炼到背部肌肉。刚一开始锻炼的时候可能会感觉比较吃力,随着练习的增加,腿和背部会抬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有力量。

桥式

双脚要踩实垫子,双膝的角度可以略小于90°。利用臀部和大腿肌肉发力,将髋部顶送向上。注意大腿后侧肌群和腰部不要过分用力。

眼镜蛇式

这个体式的身体重量应该放到双手以及双腿上。保持的过程中,注意收紧臀部以及大腿。

仰卧抱膝

将双膝环抱于胸前,双手用力将双膝缓慢向腹部施加压力,保持60秒左右,然后缓慢解开。

牛面式

婴儿式伸展

将上身从髋部开始折叠,臀部坐于脚后跟,胸部尽量贴于大腿前侧,额头轻放于垫面,双臂尽量向前延伸。

对于骶髂关节的保护,要时刻谨记骶髂关节是一个稳定的关节,在所有的体式练习中,要让骨盆和骶骨一起适当的移动。

年十月世界瑜伽之都游学-全美瑜伽联盟RYT学时教培资质认证

免费福利

规则

在文末留言区域留言

截止到年7月9日晚21:30

留言被点赞最多者(且被点赞次数大于66)

将免费获得来自世界瑜伽之都--印度

瑞诗凯诗的纯银OM吊坠一枚

PS:此类活动将持续展开,想参加者,请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zd/98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