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腰腹部和四肢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概述

2020-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怎么确定是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908/4467176.html
人体腰腹部和四肢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概述

关于人体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叙述到此,还剩下三大部分,即腹肌部分,下肢肌部分、上肢肌部分。这些肌肉如果进行详细叙述,篇幅太大,亦偏离本书的编著宗旨,本书主要阐述针刀医学的基本原理,微观解剖学只是针刀医学四大基本理论之一,闭合性手术的理论中的一节,而肌腱膜和肌间膜只是微观解剖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通过上面对头面部、颈部和项背部和胸部有关肌肉肌腱膜和肌间膜的论述,读者已可以明白肌腱膜和肌间膜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生理病理特点,给我们进行闭合性手术时提供一部分(微观)解剖学的依据,所以剩下的三大部分就不一一详述了。腹部肌肉分为前群,外侧群、后群,前群都比较长,外侧群都比较宽阔,后群都成方形。

上肢肌分为上肢带肌、自由上肢肌。上肢带肌位于肩部皮下,作用于肩关节,并增强肩关节的稳固性,起自上肢带骨,即肩胛骨和锁骨,止于肱骨,按其位置分为深、浅两层,深层又分为前组和后组,两组之间隔以肩胛骨,且前组居其前,后组居其后,浅层为三角肌。上肢自由肌又分为臂肌、前臂肌和手肌,臂肌都为长肌,分前后两群,前群位于肢骨前面,又分浅层和深层,后群位于胧骨后面,只有一层。在前后两肌群间的肱骨下段,内侧有臂内侧肌间隔相隔,外侧有臂外侧肌间隔相隔,前群属于屈肌,后群属于伸肌。前臂肌位于桡尺骨的周围,主要作用于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关节。由于人类直立生活,上肢完全由支持功用解放出来,上肢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为了保证上肢特别是手的灵活运动,前臂肌的排列、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小腿肌完全不同。前臂肌多为长梭形肌,这些肌肉的肌腹位于近侧,向远侧移行于长腱,因此前臂的外形上愈向手则愈细。同时在前臂除了屈肌和伸肌外还有回旋肌,这对于手的灵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按解剖位置可将前臂肌分为前群和后群,前群主要为屈肌和旋前肌,后群主要为伸肌和旋后肌,屈肌主要起自肽骨内上课,伸肌主要起自脑骨外上课。手肌,人类手指的运动最为灵活多样,除-般屈伸、内收和外展运动外,还有对掌运动。手肌可分为三群,桡侧群,位于拇指侧,尺侧群位于小指侧,中间群位于上述两群肌之间。下肢肌分为髋肌和自由下肢肌,髋肌部分起自躯干骨,部分起自骨盆。分别包绕在髋关节的四周,止于股骨,位于骨盆内的叫髋内肌,位于骨盆外的叫髋外肌;自由下肢肌由大腿肌群、小腿肌群和足肌群三部分组成。大腿肌由三群组成,分别位于股骨的前面、后面和内侧面,在股前群、股内侧群和股后群三群肌肉之间隔以明显的内侧和外侧肌间隔,及不明显的后肌肌间隔。小腿肌也分为三群,即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小腿的旋转机能甚微,因此小腿缺乏旋转肌,它的旋转功能来自大腿,小腿肌的数目较前臂为少。足肌群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两部分,分别负责足的背屈,跖屈运动和维持足弓等功用。腹部肌肉大多与腹部宽阔的筋膜相连,并通过这些筋膜与腰背部肌肉相连接,伸腰和弯腰活动,大多靠腹部肌肉和筋膜的弹性来完成,所以肌肉之间很少有相对运动,也因此腹部肌肉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很不发达,只有很少的零散的肌腱膜和肌间膜。在腹部肌肉受到外伤或手术伤愈合以后都不留下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疾患,这是因为腹部肌肉内在的动态平衡没有受到破坏而失衡,这也充分证明了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是人体内部运动器官动态平衡失调的理论。腹部肌肉通过筋膜和腰背部的筋膜或肌肉相连接,而腰背部的肌肉和筋膜与腹部肌肉运动特点大不一样,因为腰部有腰椎、骶骨作为硬性支架,因此它们就不能光靠本身的弹性和皱褶来完成人体的弯腰和背伸活动。所以腰部肌肉及筋膜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不仅靠它们本身的弹性,更重要的是靠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完成。也就是说,由于背部、腰骶部都有骨骼等硬组织结构,其深层软组织结构都附着在硬组织结构上,在弯腰时它们不能按照需要最大限度的拉长,而那些浅层软组织结构可跨越某些硬组织结构的深层软组织结构,却可以按照需要拉长或可拉长到相当的长度(比需要略差-一点),这

样就形成了腰背部软组织之间的相对运动。另外在腰部背伸时,浅层软组织结构在不能继续收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彼褶来使腰背伸运动得以完成,而深层软组织结构附着在硬组织结构上,则不能进行皱褶,而只能通过腰椎的反方向旋转来完成,这样深层组织和浅层组织间的运动就有运动幅度大小之差,运动距离就有远近之差,因而它们之间就产生了相对运动。腰背筋膜的表面是很光滑的,对内部的相对运动没有障碍,而在肌肉部分,为了使这些相对运动能够顺利进行,肌肉表面都覆盖有完整的肌腱膜,并有相当数量的肌间膜。上肢肌和下肢肌,由于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幅度都很大,运动形式都很复杂,并有骨性组织支撑,所以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极为复杂。它们之间不仅有丰富的肌腱膜、肌问膜,而且有许多筋膜隔将其分隔开,以利于它们之间的极为复杂的相对运动能够顺利完成。这段概述只给读者提示腹部、上肢、下肢肌腱膜和肌间膜大致的分布情况,请在临床中仔细搞清楚肌腱膜和肌间膜的确切位置,以免误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针刀医学原理》朱汉章·著,医院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培训推荐翻滚查看

年医院相关培训

?年2月10日-2月12日段朝阳教授针刀医学新鲜尸体精细解剖(视频版2月版)

?年2月24日-2月26日冯建民教授脊柱病及相关病高级专修班

?年2月28日-3月1日第四届蒋秀香教授针刀医学高级全修班

?年3月2日-8日汉章针刀培训中心临床手把手综合实战班

?年3月9日-13日针刀医学诊疗思路精细解析研讨班

?年3月16日-18医院美容、美体、专题班课程

?年3月24日-28日医院兴化流派针刀培训班

持续更新中、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zd/98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