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手指弯曲咔咔作响,可能是这个
2019-7-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陈荣国: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从事骨科专业20余年,主持过南京市科技局课题1项、南京市卫计委课题1项、获得南京市卫计委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擅长:创伤骨科、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后路手术、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膝关节镜、髋膝关节置换、急慢性骨髓炎、微创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拇外翻等。
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有一种疾病,专门盯上某些过度用手的人群,比如长期使用电脑的上班族、从事繁重劳动的工作者、手部使用频繁的家庭主妇和长期照顾新生儿的妈妈等。他们的手长期处于活动状态、长时间用力过度或慢性寒冷物质刺激,时间一长肌腱和腱鞘发生了劳损,手指弯曲出现咔咔响,俗称“弹响指”,这就是腱鞘炎。那么,对于这种病,如何处理?又如何预防?本期名家访谈,我们专访了医院骨科专家陈荣国医生。
手指弯曲咔咔作响,警惕腱鞘炎
陈荣国介绍,腱鞘炎是由于手指频繁活动引起过度摩擦,重复机械刺激导致腱鞘发生出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的反应。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等,是一种长期过度摩擦运动的损伤,过去多与干农活、生产劳动等有关;
如今,随着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很多“都市一族”在不知不觉间也患上了这一疾病,腱鞘炎现已就成为骨科的一种常见病。
腱鞘炎发病率在2.6%左右,发病人群,从小孩到老人覆盖了不同年龄层次,主要还是集中在青壮年。患上腱鞘炎早期一般只会有轻微的不舒服感觉,比如觉得手有酸麻胀痛、不如从前灵活了,甚至手指弯曲伸直的过程中,伴随着“咔嗒”的弹响声,这也就是早期腱鞘炎的征兆。
此时的症状很多人不以为然,不认为是病,如果继续下去就会越来越重,导致手指疼痛,无法弯曲,阻碍手指功能,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割刀治腱鞘炎,让治疗有规可寻
陈荣国介绍,早期的腱鞘炎,通过理疗、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即可。如果发展到后期,比如手指活动受限,无法屈伸,就需要手术了。虽然手术方法有很多,小针刀、自制钩刀、改良克氏针等等,但几乎都是靠着经验和感觉,来松解粘连的肌腱组织。
从年开始,他就琢磨如何有效改进治疗方法,并使用自制的钩刀进行手术。他的“自制钩刀微创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获得市级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去年,在自制钩刀基础上又发明了”导引型割刀”,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使该微创手术更具有规范性、更精确标准,不在依赖手术者的个人经验和主观感觉,更利于推广运用。
让陈荣国记忆犹新的是,去年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右手拇指弹响有四五年了,最近一年来加重,疼痛无法弯曲,已经严重影响到老人家日常生活,医院就诊都没得到有效治疗。经过熟人介绍,慕名找到他。陈医生在局麻下为其手术,过程仅一两分钟,几乎不见切口。术中患指就能活动自如,老人激动地说:“陈主任像玩魔术,眨眼功夫消除了多年痛苦”。另外一位3岁的小朋友,患先天性腱鞘炎,医院需要住院全麻下才能手术,家人不愿意。最后,家属找到了陈医生,在门诊局麻下利用钩刀分把钟的功夫解决了困扰一家人心头的难题。
陈荣国介绍,借助这一新技术,目前已经让余位腱鞘炎患者恢复了健康,很多人口口相传慕名而来,至今没有一例复发。
患病人群覆盖广会给手指“放假”
陈医生说,腱鞘炎,大多是辛苦出来的,如:工作强度大的农民、工人、长时间抱孩子的家庭主妇,都容易患上腱鞘炎;还有,用力不当,局部劳动时间过长,如:织毛衣、管弦乐的练习或演奏,洗衣、书写文稿、打字、外科医生、厨师、电脑操作等慢性劳损也容易患腱鞘炎;不过,得了腱鞘炎不必惊慌,症状轻的保守治疗适当即可,症状重保守无效的通过微创手术也能彻底解决问题。
日常生活中,腱鞘炎的预防也很重要。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会给手指”放假“,避免长时间采用一个姿势劳作,让手“休息”;劳动结束后可以搓搓手指和手腕,用热水泡泡或热毛巾捂捂,给手“保暖”;避免长时间提拿过重的物品,给手“减负”。手部有过外伤的患者一定遵从医嘱经常活动各手指。
陈医生提醒,小儿拇指也有先天性腱鞘炎,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数月内加以观察,通常是双侧拇指不能伸直。小儿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应行手术治疗。
通讯员莫禹凡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戚在兵
编辑:孙苏静
版权说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权益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将尽快处理。
大家都在看
1、春捂有讲究,护住身体这四个健康开关,能赶走一年的疾病!
2、儿童如何远离春季过敏?这五招一定要记好!
3、春节吃得太油腻?这十种食物或许能够帮到你
:南京晨报乔医生
-xhby
内容合作,请致电:—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白癜风能治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