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新理论

2018-3-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揭开了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神秘面纱,认为其根本病因是动态平衡失调,导致动态平衡失调的四大病理因素是粘连、瘢痕、挛缩、堵塞。这在朱汉章的《针刀医学原理》中已详细论述,在此要讲述一下上述四大病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孰重孰轻及其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必须彻底搞清楚,因为这决定了针刀治疗中的操作方法。

针刀医生在叙述疾病的病因时,说的最多的是“粘连”一词(四大病理因素之一),认为软组织病变最主要的是粘连,而解除粘连的方法就是纵行剥离、横行剥离及切开剥离。但是,经过对解剖、病因病理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证实,软组织病变最主要的并不是粘连,而是挛缩。说到此,估计很多医生会跳起来反对,根深蒂固的理论突然被否定,的确有些难以接受,别急,听我们慢慢讲来。

软组织基本分为筋膜、肌肉、肌腱、腱鞘和韧带,粘连无外乎发生在这些软组织本身及软组织之间。而这些粘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家会列举出很多急、慢性损伤因素,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在恢复过程中就会形成粘连。但是,软组织受到的损伤程度有大有小,损伤的大小目前没有严格的界定,我们姑且将小的损伤认为是没有出现明显疼痛的损伤,而大的损伤是出现了明显疼痛的损伤。

小损伤就是慢性累积性损伤,以长期固定姿势产生的慢性劳损最为多见,还有长期受风、寒、湿侵袭所致。此种损伤发展很慢,也不会产生疼痛症状,因此常被人们忽略,直到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不适方被察觉。而且,此小损伤不足以产生粘连,因为产生粘连的前提是软组织产生断裂性损伤,而且两断裂面紧挨在一起。这可以从外科手术后缝合中找到答案,若产生断裂性损伤则属于大损伤。绝大部分患者叙述劳累后出现疼痛或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缓解或消失,也能说明小损伤不会产生粘连,因为粘连会限制粘连的软组织的活动,即一活动就痛,不活动不痛。小损伤导致的结果是挛缩硬化,这与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基本相同,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措施。长期受小损伤影响后,人体为了不让软组织进一步受其影响,就会将此软组织变硬,以加强其强度,同时产生挛缩,以限制人体的部分活动。不过与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有所不同的是,骨质增生仅发生在与骨质相连接的部位,也就是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与骨质的附着点处,而挛缩硬化基本上可以发生于任何受异常应力影响的软组织。

大损伤基本上都是受暴力所致,以扭伤、拉伤、外物撞击伤、刀割伤为主,这些因素会引起受伤部位软组织产生部分甚至完全断裂。有损伤就有修复,如果断裂面完全或基本对合,很有可能不会出现粘连,但很多时候这些软组织并没有完全对合,此时人体就会采用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不完美的修复方法,最后形成瘢痕,这些受损伤的软组织就会产生粘连。我们都知道导致软组织损伤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累积性损伤,即小损伤,大损伤只占少数,大损伤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外伤后遗症,如踝关节扭伤、剧烈运动产生的拉伤、刀割伤等。

粘连出现后会限制相粘连软组织的相对运动,如果这些粘连的软组织的力线方向是相同的,就不存在相对运动,也不会出现症状,比如腰部手术后会留下很大的瘢痕组织,这必定会产生粘连,但是很多患者并没有任何症状,有些患者有症状,主要是阴天下雨时腰部酸痛以及弯腰时有牵拉感,这些症状与粘连没有关系。而牵拉感是由于瘢痕组织的挛缩,挛缩后引起血运不良,导致致痛物质堆积而出现酸痛,这与粘连无关。用针刀将此瘢痕组织松解,这些症状就会随之消失,但粘连仍在,因为瘢痕组织是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正常组织了,但只要没有不适,不影响功能就可以了。这样看来,力线方向相同的软组织粘连导致疼痛的根本原因还是挛缩,而不是粘连本身。

如果粘连软组织的力线方向不同就会出现较重的症状,表现为不能完成某种动作,强行完成时就会出现粘连部位强烈的撕裂痛,此种情况以肩部最为常见,其他部位很少见。此种情况单纯用针刀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是要配合手法治疗。因为单纯针刀切割剥离并不能完全将粘连松解开,配合手法就能将剩余的粘连彻底松解,方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再看软组织附着点的疼痛及压痛,过去认为是由于急、慢性损伤引起附着点产生粘连和瘢痕,用针刀在此处进行纵行剥离及横行剥离,临床上也的确治愈了很多病例,于是对此说法一直没有产生过怀疑。但是此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因为前面我们说过如果粘连软组织力线方向相同就不会出现症状,而临床上我们不对附着点进行治疗,而是在此软组织的其他部位进行松解,同样可以治愈,这与“反阿是穴”的提出不谋而合,这就充分证明附着点疼痛及压痛是由于此软组织挛缩,附着点处长期高应力导致慢性损伤而引起无菌性炎症,并非附着点处软组织粘连,当此软组织得到松解后,附着点处不再受高应力的影响,就会逐渐恢复,这同样属于整体理论的鲜活体现。所以,我们主张先不要对有疼痛及压痛的附着点进行治疗,尤其是附着点处疼痛及压痛较重时,因为附着点处血运相对不好,同时,既然有疼痛及压痛,说明此处有损伤,有无菌性炎症,炎性物质出现后,结缔组织形成一个囊状物并将其包裹,以免其扩散,扎针刀会将此囊状物刺破,导致炎性物质迅速扩散,很容易导致症状加重。现在很多专家并不主张癌症患者进行手术,就是因为手术会破坏拦截癌细胞的结缔组织,令病情迅速恶化。临床上会经常遇到上述加重的情况,尤其是身体虚弱的患者,切记啊!当然,如果想对附着点和其他部位同时治疗以缩短病程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注意附着点处的松解力度不要过大,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

再看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还有很多患者通过休息、锻炼后痊愈了。我们曾经调理过很多身体虚弱但全身疼痛的患者,没有进行任何治疗,而是告诉患者回家通过饮食调理加适量锻炼,一个月后疼痛全部消失,若是软组织粘连,其自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综上所述,软组织病变绝大部分并不是粘连,而是挛缩。这就决定了针刀治疗应以切割(包括横切和纵切)为主,即便是有粘连也要先切割再剥离,单纯剥离是起不到作用的。临床经验丰富的针刀医生大部分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操作方法基本上都是切割,其效果要比剥离更好、更稳、更持久,临床实践又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理论的准确性。这样,我们的操作方法就非常简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下面会详细讲到。现在再论述一下主要是哪些软组织会产生挛缩,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针刀扎下去才有目的性,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软组织基本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椎间盘、半月板等,椎间盘和半月板等软组织有固定的病因和发病过程,在此不再叙述;腱鞘挛缩会导致腱鞘炎有固定的治疗方法,也不再叙述;肌腱与相应肌肉相连,肌纤维的伸缩性是很大的,如果肌腱受高应力影响而出现挛缩变短,肌纤维就会被拉长,故不会影响整体,临床上除了对肌腱附着点处进行松解外,几乎没有松解肌腱以达到治疗目的的;韧带也是很容易产生挛缩的,因其有固定的分布,治疗方法也是固定的,基本上不会产生分歧,故在此也不再叙述;而分歧较大的当属肌肉和筋膜。

以前提的最多的就是肌肉,临床诊断也是哪块肌肉损伤,其治疗也是针对肌肉进行松解,其实错了。我们都知道,肌纤维的伸展性及血液循环都很好,很难受到损伤,除非是大损伤导致肌纤维断裂,前面也讲述了导致软组织损伤的大多都是小损伤。而且如果肌纤维挛缩,日久必然硬化,若是肌纤维出现硬化则失去其本有的收缩功能,不能完成某一动作,这在临床上也有,但非常少见。临床上我们基本是要找硬化挛缩的软组织进行松解,引起软组织硬化挛缩的既然不是肌肉,就是包绕肌肉的筋膜,我们在扎针刀时遇到的柔韧阻力并听到刺过此软组织时发出的“咔嚓”声,有时有多层,此软组织就是筋膜。筋膜包括浅筋膜及多层深筋膜,并非肌纤维,针刀刺到肌纤维是没有阻力的,就连扎针灸针时产生如鱼吞钩的针感也是刺到筋膜上,有些是刺到韧带上,目前很多学者经过大量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下一节会详述筋膜的解剖结构、功能、病变后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及针刀的治疗方法。

由上述可知,出现病变的软组织大多都是结缔组织,包括筋膜、韧带、腱鞘、关节囊、滑液囊、肌腱等,并不是肌肉组织,只有较大的断裂伤及微生物感染会引起肌肉组织产生病变,而且这些结缔组织的主要病变是挛缩硬化,只有小部分(如真正的肩周炎、手术后遗症等)病变属于粘连。

赞赏

长按







































白蚀
白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yf/95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