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家惊人言论生命在于运动是错的
2016-11-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导读:生命不在于运动,而在于适量运动!
那些年因为运动引发的“惨案”1小伙深蹲锻炼半小时大腿肌肉溶解
23岁小伙卢刚,听说深蹲对大腿减肥非常有效,于是在家做深蹲运动半个小时,之后便觉得大腿疼痛无力。
他以为平时锻炼少,腿疼属正常反应,起初并没在意。可接下来两天,卢刚疼得走不动路,吃不下饭,小便颜色变得像酱油一样深,第三天,他不敢再拖,赶紧就诊。
“案发”原因
诊断结果显示,卢刚的肌红蛋白等多项指标大大超出上限,甚至结果都显示不出来,最终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这与他短时间内超负荷运动有关。
医生介绍,横纹肌溶解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当肌肉受到损害时,肌肉中的一种叫作肌红蛋白的物质会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血液中过多的肌红蛋白可以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所以患者的尿液呈现异常。
专家“解案”
固定姿势压迫肌肉、过度运动都可能造成横纹肌溶解症。所以,运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台湾男子仰卧起坐后险瘫痪
台湾一名25岁的年轻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医院时,意识清楚,但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案发”原因
医生检查后发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因而颈部以下全身瘫痪。经过及时手术抢救,男子恢复了健康。
专家“解案”
颈椎不好,一定要慎做仰卧起坐。
南京体育学院科研处处长钱竞光表示,做仰卧起坐时,手臂的位置决定了难度的大小,从易到难,分别是手臂置于身体两侧→腰部→胸部→肩部→颈后部→头后部→头顶→手臂弯曲置于头上→手臂伸直置于头上。手臂置于身体两侧是阻力最小的位置,抱头时反而困难。
在仰卧起坐的整个过程中,应该都是腰腹用力。但是,因为不少人缺乏运动,腰腹力量不够,因而在双手抱头或者放在耳边时,不由得“掰”了颈椎,将受力点放在了颈椎部位,猛地用力抬起,颈椎用力过大,就会产生问题。
3小伙跑20公里撕裂半月板需手术
小邹是名IT工程师,平时很少运动。最近一时兴起想运动减肥,周末连续跑了2天,一天跑了10公里,累得筋疲力尽。休息途中,小邹发现左膝盖红肿,稍微跑动一下,便疼痛难忍,最终小邹医院就诊。
“案发”原因
经检查,小邹确诊为半月板撕裂,断裂的一部分半月板竟“溜”进了关节腔,需进行关节镜手术修复。
专家“解案”
近年来,40岁以下年轻的关节炎患者明显增多。其中,80%以上突发关节损伤的年轻患者都是“偶尔运动族”,因突然过度运动、运动过激、运动方式不当等,导致膝关节、韧带、踝关节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长期不运动的人,关节协调性较差,长跑运动量大,关节负重较大,随时可能发生膝关节受损、半月板撕裂等损伤。
最好的健身方法,还是应坚持有规律的、经常性的锻炼,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暴饮暴食”。
427岁男子仅打几分钟羽毛球突然跟腱断裂
27岁的朱先生身高1.78米,不算胖。因为经常要给领导写材料,所以常常不能准时下班。于是,他把运动安排在周六,和朋友一起去一所学校打羽毛球,打2小时左右。
前阵子,他和往常一样,周六下午3点和朋友在球场会合。刚打了几分钟,为了救一个球,他猛地往上弹跳,右腿的小腿肚突然像被人踢了一脚。停下来休息后,发现已经不能行走,一走就剧痛。
“案发”原因
医院骨科检查,诊断为跟腱断裂,需要手术修补,术后康复也有个很长的过程。
专家“解案”
因为突然运动导致踝关节扭伤、跟腱断裂等,在骨科比较多见。
骨伤科主任医师表示,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到了周末,才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类锻炼人群就是“周末运动员”。他们的运动时间时断时续,平时不活动,周末有机会活动了,往往运动量比较大。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踝关节扭伤和跟腱断裂。踝关节扭伤后,肌腱因强烈收缩,容易造成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医师建议,尽量不要做“周末运动员”,平常坚持一定强度的、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不要突然过量。
骨科专家提醒:生命不在于运动,而在于适量运动!运动再简单过度即伤害
运动不足,达不到锻炼目的;而运动过量,不仅会引起骨关节的损伤,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锻炼,一旦超量、过度,就会伤骨伤身,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猝死。
对待运动的科学态度是“贵在坚持,贵在适度”。适量运动,才是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防止亚健康、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老年人通常不宜进行爆发力很强的短时间运动,而应选择低强度的、长时间的运动。
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量?
疲劳不是个坏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相反,才被称为运动过量。
一旦出现下面这些症状,你就应该注意到:你的身体正在对你的运动强度提出“抗议”
1、整天精神萎靡或情绪不稳定,工作和运动效率低下。
2、对运动缺乏热情,没有食欲或运动时感觉恶心想吐。
3、运动后感受不到身心舒畅,反倒感觉身心俱疲。
4、生活完全以运动为中心,错过运动会生气;也不顾伤病,强行坚持锻炼。
5、在下次运动前,骨骼、肌肉仍感觉疲劳甚至疼痛,而且受伤和疼痛的次数增加。
6、同样运动量后,感觉恢复的时间花费更多,或运动量较少时,也感到疲劳。
7、运动后睡眠质量反而变差,易醒甚至失眠。
8、运动成效没有进步,甚至下滑。
9、持续出汗或大量出汗。
10、感冒发烧等小病不断。
如何健康锻炼而不过度?
1、首先要明白,不管是减肥还是增强体质,运动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有捷径。
2、运动后的恢复时间必须足够长,从疲惫中完全恢复过来后,才可以开始下一次运动。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过度运动出现。
3、学会交叉训练。在长期坚持一项运动时,适当在一周里找一天换一种运动方式。比如:跑步爱好者可以选择游泳、自行车或瑜伽来进行交叉训练。一方面增加新鲜感,稳固运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4、保证充足合理的睡眠和膳食营养。即便要运动减肥,膳食搭配也必须保证营养,满足一天正常的热量消耗。
5、多进行对关节损伤小的运动:游泳、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健美操等。
专家支招:适量运动的“三五七”“三”:每天步行约三公里,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
“五”:一个星期运动5次以上,保持有规律的运动。
“七”:运动要适量,达到中等量运动即可。
中等量运动强度=运动后的心率+年龄=左右
比如:某人今年50岁,运动时心跳达到次/分为宜;70岁的老年人,运动时达到的最佳心跳是;30岁时,运动达到的最佳心跳为。
“三、五、七”原则是指身体健康的人,为预防疾病而需达到的运动量。
如果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可以多一些,例如可达到左右;身体差就可以少一些,在左右即可。
对已患有心脏或关节疾病的人,运动量应由专科医师指导进行。
图文来源:骨大夫网
整理:全球康复资讯
全球康复资讯全球康复咨讯是康复医疗平台的第一网络媒体。包含康复新闻,康复科技,康复科普,康复教育,康复调研,康复专题,康复交流,康复金融,最适合医护人群和患者阅读的资讯精选。业务--长按此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