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肢创第八十八期跖跗关节损伤和跖骨骨折
2020-8-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金陵肢创联盟
gh_f04b9ddd4e96
导读:
Lisfranc关节是中足一复杂结构,它在步行时完成重力由中足向前足的传导,并在步态各期中支持体重。因此,一旦该部位受到损伤结构破坏就会严重影响步行。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尤为重要,否则易遗留病残。
金陵肢创联盟
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
跖跗关节是前中足之间关节,1~3跖骨和相应楔骨形成关节,4~5跖骨和骰骨相
关节。组成足的横弓结构。其骨和韧带结构特点使该关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为方便分析和指导治疗,可将整个关节结构划分为三柱:内侧柱由第1跖骨内侧
楔骨组成,中柱由2、3跖骨和中、外楔骨组成,外侧柱由4、5跖骨和骰骨组成。??
第二跖骨基底深入到3个楔骨形成的马蹄形凹槽之中,在跖跗关节的稳当中起重要作用。跖骨基底及楔骨、骰骨形成一拱形结构,也有较好地稳定作用?
软组织稳定:(1)跖骨颈部由骨间横韧带将相邻跖骨连接在一起。(2)跖骨基
底除1、2跖骨外亦有骨间横韧带相互连接。(3)侧副韧带和关节囊(4)腓骨长肌腱、胫前肌腱和胫后肌腱提供一动力稳定。?
第一、二跖骨基底间无韧带相连,使第一跖骨具有一定的活动度,也是一应力
薄弱部位。?
第二跖骨基底和内侧楔骨间跖侧有一较强壮韧带,称Lisfranc韧带。在稳定内中柱起重要作用。手术从背侧不能将其修复,只能使用内固定使其达到稳定。
跖跗关节跖侧有丰富的软组织保护,在结构上较牢固。而背侧仅有关节囊及韧带被覆,在结构上较为薄弱。受到外力易发生背侧损伤或脱位。另外,由于跖跗关节面排列方式在冠状面由前内斜向后外,当发生脱位时,远端均向背外侧移位,除第1跖骨外,少有向内侧移位者。?
由于损伤后足肿胀或直接损伤足背动、静脉,可发生足血循环障碍
承重
静态负重时,体重的1/6重力负荷在第五跖骨头,2/6负荷在第一跖骨头,3/6在跟骨结节上。
跖跗关节:第二跖骨最长。站立时,跖趾关节体重负荷主要由第一、第二跖骨头承受。步行时,足跟离地抬高,足跖趾部着地,体重负荷分散在所有跖骨头上。为了使人行走时体重负荷均衡分布在五根跖骨上,因为跖趾关节弧线是向外侧倾斜的,所以足需要轻度的内旋、内翻让足外侧多承担些体重负荷,这样体重负荷在跖趾部可以均匀些。
直接外力??
多为重物坠落砸伤及车轮碾轧所致。由于外力作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骨折、脱位类型。并常合并开放伤口及严重的软组织捻挫伤,重者甚至可影响前足或足趾的存留。??间接外力??
间接外力致伤者大多有一定形式的骨关节损伤。跖骨骨折及跖跗关节的表现都显示产生这一损伤的两种机制?
症状体征
肿胀、疼痛往往掩盖半脱位或脱位带来的畸形。
不能忽视细微的损伤必须检查每个关节,尤其是内侧楔骨-第一跖骨关节(X片上多无移位-假阴性)
Trevino和Kodros旋转试验(rotationtest)第二跖骨头相对第一跖骨头作上下活动时是否引发跖跗关节痛
足跖面的小瘀斑
无法负重:潜在不稳定
当后足固定,前足受强力外展应力时其作用点位于第二跖骨基底内侧。外展应力如不能引起第二跖骨基底或骨干骨折,则整个跖跗关节仍可保持完整。在外展应力持续作用并增大时,即可导致第二跖骨基底骨折,随之即发生2~5跖骨的外侧脱位。因此,第二跖骨骨折是外展损伤的病理基础,同时还可发生其它跖骨不同部位及类型骨折,但多数是跖骨颈或基底部斜骨折。
当踝关节及前足强力跖屈时,例如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站立的姿势。此时胫骨、跗骨及跖骨处在一条直线上。因中足及后足有强有力韧带及肌腱保护,而跖跗关节的背侧在结构上是薄弱区,其骨性的稳定作用主要是由第二跖骨来提供,此时如沿纵轴施以压缩外力,就可导致跖跗关节脱位。
跖跗关节损伤后的X线表现将其分为三型??
A型:?同向型脱位:即所有5个跖骨同时向一个方向脱位。通常向背外侧脱位。常伴有第二跖骨基底或骰骨骨折?
B型:?单纯型脱位:仅有1个或几个跖骨脱位,常为前足旋转应力引起。可再分为两亚型,B1型:单纯第一跖骨脱位。B2型:外侧数个跖骨脱位并常向背外侧脱位?
C型:?分离型脱位:第一跖骨与其他四个跖骨向相反方向移位。外力沿足纵轴传导,但作用点常在1~2趾之间,造成第一跖骨向内移,其余跖骨向背外侧移位。第一跖骨脱位部位可在第一跖楔关节或者第一楔骨及舟骨的内侧部一同向内移位。根据波及外侧跖骨多少。可再分为C1型:只波及部分跖骨。C2型:波及全部跖骨。
待续
编辑:李力毅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及书籍,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文由金陵肢创联盟综合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不正之处,欢迎探讨指正。联系邮箱:db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