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选肱二头肌撕裂手术修复后真的不用
2016-11-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本文为作者原创翻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原文标题:Doesimmediateelbowmobilizationafterdistalbicepstendonrepaircarrytheriskofwoundbreakdown,failureofrepair,orpatientdissatisfaction?
原文作者:JamesR.A.Smith,RouinAmirfeyz
原文来源:JShoulderElbowSurg()25,–
肱二头肌远端撕裂是肘关节周围常见损伤,其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中1.2人发病,好发于50岁左右男性患者。保守治疗常常导致肘关节屈伸受限和前臂旋前肌力降低。目前治疗肱二头肌远端撕裂的手术方法有很多,具体方法包括:原位缝合、锚钉固定、皮质纽扣固定等等。在手术修复之后,很多医生担心肌腱再次断裂、伤口裂开等并发症而选择进行肘关节固定。
那么对于这种损伤,在进行有效修复之后是否需要制动?不制动的话就真的会造成肌腱断裂、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吗?对此,英国的James教授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JShoulderElbowSurg杂志上。
研究方法年09月-年10月,总共纳入22例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主要的研究结果是肌腱是否完整未发生断裂,次要的结果是患者报告效果的评价(PROMs),肘关节活动度,是否出现伤口裂开和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其中肘关节活动功能、神经功能、感觉功能采用MRCs评分量表,PROMs评价采用QuickDASH,MEPI和OES评分,以及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等。
本研究没有常规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以确认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的病史以及临床查体(包括:肱二头肌的肌腹,尺骨近端是否有瘀斑,肱二头肌的旋前功能是否完整,以及O’Driscollhook试验等)进行诊断。
手术操作患者仰卧位,患肢放置在前臂手术台上。在肘横纹远端2指的部位做长约3-5cm的横行切口,确认并保护前臂外侧皮神经,用手指触摸找到回缩的肱二头肌肌腱断端,仔细松解周围粘连组织,锐性切除周围疤痕组织。将肱二头肌牵出切口后使用带有滑结装置(ZipLoop)的皮质纽扣系统(ToggleLoc)(图1)进行缝合,肌腱缝合方式为Krakow-Bunnell法进行缝合,在近端打结(图2)。
找到肱二头肌肌腱在桡骨上的止点,使用剥离子轻柔剥离软组织显露桡骨结节。将患肢前臂完全旋前,在透视引导下置入导丝到桡骨结节位置,然后使用空心钻钻孔。然后再第一个骨隧道近端3mm处再次放置导丝,钻透一侧皮质。接着,使用咬骨钳去除2个孔之间的骨桥来建立一个平滑的椭圆形基底部。通过骨隧道置入皮质纽扣到尺骨后侧皮质位置,然后通过滑结装置收紧肱二头肌肌腱进入骨隧道,如果有需要可以适当曲肘。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缝合,闭合伤口。
图1:带有滑结装置(ZipLoop)的皮质纽扣系统(ToggleLoc)
图2:将肌腱缝合固定到皮质纽扣系统上
术后处理术后伤口用防水辅料和绷带包扎固定,肘关节未用支具固定。术后第二天鼓励患者进行肘关节的主动屈伸和旋前/旋后锻炼。术后2周检查伤口恢复的情况,其间患者进行辅助理疗(包括:肩、肘、腕的主被动功能锻炼)。进行为期6周的康复锻炼,12周后可以进行完全的主动活动和体育锻炼。
研究结果在年9月至年10月之间,作者采用上述治疗方案共治疗了2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6岁。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7天(范围:5-99天)。平均随访16.6月。40%的患者可以进行重体力活动,有2名患者(职业是健美运动员)曾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14例患者术后平均70天,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肱二头肌肌腱没有出现再次断裂以及伤口断裂。
和健侧相比,患肢可以达到健侧肢体99%的功能。在随访3.8月的时候,患者就可以恢复93.8%的功能,但是随访时间的长短与ROM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伸肘平均-6°,曲肘°。所有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关节活动度与未损伤肢体的活动度相仿。DASH评分平均为2.7,Mayo肘关节表现评分平均为97.8,牛津肘关节评分平均为46.9。30%的患者存在轻度的屈曲力量减弱。
并发症2/3的患者出现了短暂的神经麻痹现象。包括:桡神经浅支麻痹(6人,占27%),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8人,占36%)。随访8周后,神经麻痹的症状均完全缓解。其中有1例患者感觉肱桡肌僵硬,针灸治疗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固定失效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
讨论肱二头肌远端肌腱断裂后进行手术重建,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传统的保守治疗会出现肌力减退,畸形等。术中可以选择单切口或双切口进行治疗。有研究报道,采用单切口发生暂时性神经麻痹的概率较高。但是双切口会导致ROM减小,增加术后出现异位骨化的风险,并且患者的满意度较低。
肌腱重建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直接缝合修复,骨隧道修复,缝合锚修复以及皮质纽扣修复等。之前对各种固定法均进行过生物力学研究,发现皮质纽扣修复可以承载最高的应力负荷。Kettler的研究发现采用Endobutton修复,最高应力负荷可以达到N,而缝合锚(单股)为57N,缝合锚(双股)为N,骨隧道锚定为N。Mazzocca进行研究发现,不同修复方法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如果使用皮质纽扣进行修复,术后可以早期进行ROM锻炼。
目前使用皮质纽扣系统修复的研究较少。Kamelger等研究发现皮质纽扣系统修复效果优于同类相关的产品,Kodde等研究发现皮质纽扣系统与Endobutton的修复效果性当,但是更适合用于肌腱的张力性修复。
尽管目前进行皮质纽扣重建后的肌腱,其力量和完整的肌腱相当,但是大多数的医生还是建议术后进行2周的肘关节固定,以起到保护的作用。Gupta和Peeters等发现使用单切口皮质纽扣系统进行修复后,可以立即进行活动锻炼。而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本研究平均随访16.6月,大约99%患者的ROM与健侧肢体相似,而且旋前、旋后功能均良好,这与之前的报道研究相类似。
本研究的QuickDASH(平均2.7分)、OES评分(46.9)显示大部分患者的愈合结果良好。神经麻痹(包括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和桡神经浅支麻痹)的并发症在本研究中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比较敏感有关。但是随访8周后,所有症状均得到好转。而且本研究中没有出现固定失效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并且患者对治疗的效果均非常满意,说明:术后立即进行康复锻炼是可行的。而本研究最大的缺陷是样本量较小,没有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这会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改进,并且对比不同皮质纽扣修复系统的差异。
结论作者总结认为采用皮质纽扣缝合修复固定肱二头肌腱断裂安全有效、疗效满意,术后没有进行制动不会出现伤口裂开、肌腱再次断裂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影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但是由于手术切口为单一的小切口入路,容易出现浅表神经麻痹的并发症,提前需要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前臂局部的麻木。
推荐阅读:
JSES:肱骨小头骨折固定技术---前外侧入路无头加压螺钉固定
Injury:肱骨近端骨折内、外翻畸形对预后影响有何差异?
Injury:肱骨近端骨折伴初始内翻移位对手术预后影响有多大?
文献快报:以肱二头肌肌间沟为标志的肱骨近端双钢板固定
觉得不错,请点赞!
↓↓↓↓↓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