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诊断网球腿

2016-11-1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跖肌腱损伤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被称为「网球腿」[1]。在解剖学领域,跖肌是人体一条退化的肌肉,其出现率在人群中约占93%。跖肌起于股骨外上髁,肌腹短小、肌腱细长,直径约3mm,行走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之间,止于跟骨的内缘或者附着于跟腱(图1)。

图1跖肌及跖肌腱解剖特点(图片来源于奈特人体解剖学图谱)

在临床上,跖肌腱损伤较少单独发生,常常伴随小腿腓肠肌内侧头或/和比目鱼肌的拉伤。因此,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现常将「网球腿」归类于跖肌腱损伤,腓肠肌内侧头以及比目鱼肌损伤[2]。

跖肌腱损伤在网球运动中有其损伤易发机制。以现代网球的发球技术动作为例:在出现右手击球动作前,左踝关节背伸小于90°。小腿后侧肌群突然快速收缩,同时膝关节处于伸直位或接近伸直位。在这种体位中,跖肌收缩,使踝关节跖屈。

但是,跖肌作为一块废用性肌肉,肌腹短小,肌腱细长,生理横断面小,已经不适应突然快速收缩。此外,跖肌属于双关节肌。在网球的发球动作中,膝关节伸直和踝关节背伸小于90°的情况使跖肌被动牵拉更为明显,因此容易发生跖肌腱损伤甚至断裂。

据此,跖肌腱损伤患者一般均有运动间接或直接损伤史。常常主诉在做膝关节伸直时再突然蹬地提踵起跳(网球发球或截击接高球动作),或在伸膝时,踝关节突然极度背伸(如向前跨步接球时的后蹬腿)等动作时,感小腿后面像受到打击或者「中弹」似的剧烈疼痛,提踵或后蹬时疼痛加剧,对于跖肌腱损伤有诊断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查体来进一步明确跖肌腱损伤:

(1)跖肌抗阻实验

在跖肌触诊时,右手拇指指腹触及跖肌肌腹,嘱患者踝关节用力跖屈,如跖肌肌张力明显下降或松弛,为跖肌抗阻实验阳性。

(2)探查压痛点

在跖肌触诊时,沿跖肌走行,从上到下,用右手拇指指腹依次按压。

(3)探触跖肌肌腱断端

沿跖肌走行,从上到下,用右手拇指指腹探查,可以触及跖肌肌腱断端突起。

由于不同程度的「网球腿」多表现为小腿后局部疼痛,因此单纯根据临床表现常不能准确判断病情的程度。此外,当临床医师经验不足时,误诊漏诊或低估病情将贻误治疗。

因此,影像学检查将为临床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文献报道,协助诊断跖肌肌腱损伤的检查主要为超声和MRI检查。

(1)超声检查

正常情况下,筋膜间跖肌腱不易显示。但是当肌腱断裂时,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间探及长条状无回声带,有的还可见断裂的细线状肌腱纤维飘浮或挛缩断端,部分断裂则见局部肌腱组织增厚伴少许无回声区。

此外,当跖肌腱损伤但未发生断裂时,超声可探及肌肉内血肿、肌肉挫伤表现或是下组织损伤伴积液等现象,有提示意义[3]。有文献指出,超声检查因其简便、实时、动态、双侧对比等优势,可作为网球腿的首选检查[4]。

(2)MRI检查

跖肌损伤时,MRI主要表现为T2WI脂肪抑制序列肌间隙内液性高信号(图2),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沿肌筋膜面呈「羽毛状」、雾状高信号区(图3)。

图2腓肠肌、比目鱼肌间隙局限性积液,箭头示跖肌腱(引自[5])

图3箭头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沿肌筋膜面呈「羽毛状」、雾状高信号区(引自[5])

而当跖肌断裂时MRI表现为跖肌腱连续性中断,残端回缩,伴腓肠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大量积液(图4)[5]。MRI对肌肉、肌腱及损伤后水肿、出血的显示有其独有的优势。尤其在肌肉轻度挫伤、肌肉内水肿时,MRI影像学表现更为直观。

图4箭头示肌腱连续性中断,残端回缩(引自[5])

早期明确跖肌腱损伤,将对后续处理以及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而该疾病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其病史,症状和体征表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理论的深入,超声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医院骨科虞天明

编辑:刘芳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by/882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