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的骶髂关节

2019-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骶髂关节[dǐqià]):

由骶骨与髂骨的耳状面相对而构成(上图)。

骶髂关节错位,是骨盆错位的主要原因。

“骶髂关节错位”是临床上常见的,是关节的微小错位。错位程度轻,所以在X光片上还不能准确看出。一、定义:

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其周围韧带肌肉损伤和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产生微小移动(最微小者只有1-2mm的错移)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环境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即骶髂关节面的对应关系发生轻微改变而导致局部疼痛与功能障碍者。二、病因:

骶髂关节一般非常稳定,一般没有强大外力是不会错位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错位,如超过生理活动范围以外的扭转、强大的外力和妇女怀孕期间体位不正或体质虚弱扭伤。关节面微小的错位,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被拉紧,进而使该关节不能自行复位;或关节内负压增高,将滑膜吸入关节腔内,阻碍关节自行复位。

主要原因有:1.外力作用:多由间接暴力,包括突然的旋转力、牵拉力、侧向传导力等急性外力以及长期的肌腱的侧面牵拉等慢性外力而造成。在一定方向暴力作用下,可使股直肌、股后肌、股四头肌等牵拉引起骶骨或髂骨移位。创伤所造成的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中也属常见。最常见于车祸撞击腰骶部后,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突然坠地,或高处坠下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着地或单足猛力着地,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将髂骨向上内方推引起错位。2.妇女经期、怀孕、分娩和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内的骨盆韧带松弛,造成骶髂关节不稳。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骨性产道的挤压,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强力收缩、牵拉耻骨上附着点,都可通过暴力传达,使骶髂关节骨错位。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完全恢复,此时劳累,轻度的扭伤及碰撞伤等都可发生骶髂关节错位。此与祖国医学产后气血虚弱,血不荣筋,筋不束骨理论相符合。3.中老年骶髂关节错位,多原因不明者,可能是由于慢性劳损、老化和退变所致。内分泌失调、韧带松弛、关节退变,从而使关节松弛引起本病。年老、体弱多病、肥胖、活动量少或长期久坐,使骶髂关节负重增加,肌张力弹性减弱,拉应力下降,导致骶髂关节失去正常稳定性,是产生骶髂关节骨错位的主要原因。三、表现:

(1)一般均有腰扭伤、臀部坠伤或重体力劳动史,有符合使骶髂关节错位机理的外伤史。

(2)下肢不能负重,不能端坐、严重者疼痛可向股骨大转子外侧及大腿前方放散,患侧下肢因疼痛不敢负重或咳嗽、喷嚏、弯腰、翻身、仰卧均可引起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活动困难。骨盆旋转困难,常采取手掌撑住病侧臀上部,躯干偏向病侧并略微前倾之姿势。平卧困难,常采取髋膝略屈之健侧卧位。少部分病人出现小腿外侧麻痛,患侧下肢后伸引起局部疼痛。下腰部一侧疼痛放射至臀部、放射至腹股沟区及会阴部。

(3)患侧骶髂部有明显压痛,髂后上棘和骶髂关节部有肿胀,耻骨联合处压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叩击疼痛可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下肢纵向叩击痛,两侧骼后上棘不等高。

(4)下肢不等长。

(5)屈髋屈膝试验、“4”字征、直腿抬高试验、单腿跳跃试验、床边试验、对抗性髋外展试验、骨盆分离挤压试验均可阳性。但屈颈和挺腹试验为阴性。

(6)X线骨盆平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有时可显示患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下缘骨质增生,两侧关节间隙不等或重叠、毛糙。髂骨横径宽窄改变;闭孔大小、形状改变;股骨颈变长或短。X线检查可排除骶髂关节骨性病变。可分为骶髂关节旋前错位和旋后错位或前错位型和后错位型。

豆瓣整骨专栏发了一篇新文章:《“苹果臀”——自我复位提升骨盆去痛》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按钮即可阅读。

——————————————————————————

回复1-9,进入您所关心的话题:

1:了解刘医生整骨复位疗法;

2:索取资料(颈椎痛的自我整骨);

3:索取资料(脊柱侧弯的自我整整骨);

4:索取资料(鼠标手的自我整骨);

5:索取资料(颌关节紊乱的自我整骨);

6:索取资料(骨盆操):

7:索取资料(O型腿防治);

8:其他整骨咨询;

9:回首页。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zz/96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