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两课亚健康调理师二十
2018-3-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每周一、五为大家倾情奉献------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科院《亚健康调理》
第七章简要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节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通过骨连结互相连结在一起,组成骨骼。骨骼目用着于骨,收缩时牵动骨骼,引起躯体和四肢的运动。骨、骨连结和肌肉三者构成人体支架和轮廓,对人体有支持和保护功能。运动系统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卞进行活动的。
I骨与骨连结
一、骨
(一)按形态分为4类
1.长骨:如四肢骨,中间是骨干,两端是骨骼。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骨干成管状,中间是骨髓腔。
2.短骨:可承受压力,能进行小幅度和较复杂的运动,如腕间的骨和足跟部的骨。
3.扁骨:常围成骨性腔的壁,支持和保护腔内器官,如颅顶骨。
4.不规则骨:如椎骨,起支持和保护脊髓的作用。
(二)骨的构造主要由3部分组成:
1.骨质:骨的主要部分,具有抗压、抗扭曲的作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2.骨髓:填充于骨髓腔内及骨松质间隙内,其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骨髓中有还有脂肪组织,称为黄骨髓。
3.骨膜:紧贴于骨表层的纤维结缔组织膜,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的营养、生长和再生起重要作用。
(三)骨的化学成分:
1.有机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占成人骨的1/3。
2.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占成人骨的2/3。
骨是有机质与无机质的结合,因此既坚硬又具一定的弹性。幼儿骨的有机质占比例大,较柔韧、易变形。老人骨的无机质较多,较脆、容易骨折。
二、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结,分两类;
(一)直接连结:由结缔组织膜连结,如颅骨之间的缝;或由软骨连结,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其间无空隙,不活动或只有少许活动。
(二)间接连结:即关节。其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骨与骨之间有空隙,在关节面以外有纤维结缔组织膜相连,因而能做较广泛的活动。关节是人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着枢纽的作用,成为杠杆装置的支点。骨骼即是以关节为轴心,在肌肉的牵动下做出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环转等各种活动。
三、骨骼的分类与组成:
人体共有块骨,可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三部分,
躯干骨51块
四肢骨块
头颅骨29块
脊骨: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
肋骨24块
胸骨1块
上肢骨64肩脾骨2锁骨2肱骨2桡骨2尺骨2腕骨16掌骨10指骨28
下肢骨62髋骨2股骨2髌骨2胫骨2腓骨2胕骨14跖骨10趾骨28
脑颅14面颅15
(一)脊柱:是躯干背部中央的长形骨柱。它由24个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和骸骨(由5块能椎融合而成)与尾骨(由4-5块退化的尾椎结合而由各1块组成。脊柱是人体躯干的支架,上承头颅,下与髋骨构成骨盆,将人体的重量传给下肢。脊柱的各个相邻的椎骨之间以椎间盘相连。椎间盘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由外部环形的纤维环及内部有弹性的髓核构成,既牢固地连结各椎体,又能承受压力缓冲震荡,使脊柱能作不同方向的活动。每个椎骨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二者间为椎孔。相邻两个椎骨的椎弓根之间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从侧面看,脊柱自然形成颈、胸、腰、4个生理曲度,使脊柱呈弓形,这有利于在运动时减少对脑的震荡。
脊柱的各节椎骨中间是脊髓,上通脑部,并通过脊神经联接着各内脏器官和四肢。脊柱的功能:颈椎支持头部作各种运动;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在活动时保持全身的平衡,并有保护脊髓的作用。
(二)胸廓:胸骨与12对弯成弓状的肋骨,以及脊柱的胸段(12节胸椎),其中有心、肺等重要器官。胸廓即起着支持和保护这些器官的作用,肌的协同动作,配合肺的呼吸运动。
1、上肢骨及关节
①上肢带骨有肩胛骨和锁骨:
肩胛骨:位于背部,胸廓后外侧,是呈三角形扁骨,处在第2-7肋的水平范围内。其功能是保护胸廓,协助肩关节的活动。
锁骨:从胸骨柄到肩胛骨的肩峰,功能是支撑肩胛骨,保证上肢灵活运动。②自由上肢骨有上臂的肱骨、前臂的桡骨(在外侧)、尺骨(在内侧)及手骨。
③上肢的重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肩关节: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使上肢能做多种运动。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挠骨的上端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骨挠关节和挠尺近侧关节。其功能为使肘部做伸屈运动,挠尺近侧关节可使前臂做旋前、旋后的动作。腕关节:挠骨、尺骨下端和近侧列腕骨构成,可做屈伸收展动作。
2、手骨:手骨由8块腕骨(手舟骨、月骨、确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钩骨和头状骨)、5块掌骨、14块指骨组成,手骨与手部的骨骼肌可使手能做精细动作,拿握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等。
3、下肢骨及关节
①下肢带骨有髋骨和骨盆:
髋骨:是一块不规则的扁骨,由上部的骼骨、前下部的耻骨和后下部的坐骨构成。髋骨又是构成骨盆的一部分。
骨盆:由左右骸骨和脊柱的骸骨、尾骨借关节和韧带连结构成一个完整骨环,有利于重力传递,同时容纳和保护盆腔部的内脏(膀胱、直肠、子宫、卵巢等)。
②自由下肢骨有:大腿骨即股骨,小腿的胫骨(内侧)、腓骨(外侧)及足骨。
③下肢的重要关节有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骨的髋臼构成,是躯体与下肢的连接部。可做屈、伸、收、展、环转等多种运动。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内外髁、胫骨内外髁和髌骨构成。股骨和胫骨之间有两半月形的纤维软骨板称内、外侧半月板,其作用为加强关节窝、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并具有缓冲和吸收震荡的作用。膝关节的功能主要是小腿做伸、屈动作。
踝关节:小腿骨下端与足部胕骨构成内、外踝关节,此关节结构较牢固,使胕骨和跖骨形成足背隆突。
4、足骨:每足26块,左右足共52块,由14块跗骨、10块跖骨和28块趾骨组成,每只脚上有:
(1)跗骨共7块,相当于手的腕骨,包括:
①距骨:和胫骨、腓骨下端构成踝关节
②跟骨:在距骨的下方
③舟骨:在跟骨的前方
④骰骨
⑤第l楔骨。
⑥第2楔骨
⑦第3楔骨
(2)跖骨共5块,相当于手掌的掌骨,分别与跗骨相关节。
(3)趾骨共14块,相当于手指骨,较粗短,只有拇指有第一、二趾骨,其余四趾都有第一、二、三趾骨。
由于人类上肢与下肢有了分工,上肢的手主要从事生产劳动,一因而上肢的骨骼相对比较灵巧,关节灵活,结构复杂,手指较长,能进行较精细的活动。而下肢要支持全身体重,担负行走和跳跃的功能,所以下肢骨比较坚实粗壮,关节韧带较紧密牢固,足趾短小。在足底形成上凸的足弓,既结实又有弹性,使人能稳定的站立和迅速的行走、跑跳,缓冲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保护脑等重要器管免受震荡。
尽管上下肢存在着这些表面形态上的区别,但它们毕竟是从脊椎动物的四肢进化而来的,他们的组成基本是相同的,带有明显的对称性。
下表可看出上、下肢骨的对应关系:
上肢骨
下肢骨
(带骨)肩胛骨与锁骨(肩带)
(带骨)髋骨(骨盆)
肩关节
(上臂)肱骨
肘关节
(前臂)桡骨
(前臂)尺骨
腕关节
腕骨(8块)
掌骨(5块)
指骨(14块)
髋关节
(大腿)股骨
膝关节
(小腿)胫骨
(小腿)腓骨
踝关节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
(四)颅骨:分为脑颅与面颅两部分。
1、脑颅:由额骨、顶骨、颞骨、枕骨和蝶骨等共同围成颅腔。颅腔的形态与脑的形态基本适应,起着容纳、支持和保护脑和眼、鼻、耳、口等器官的作用。脑颅可分为上方的颅盖及下方的颅底两部分:
(l)颅盖:各骨间以结缔组织相连,形成紧密的骨缝。初生婴儿颅骨骨化未完成,各骨之间的间隙尚不紧密,由结缔组织膜所填充,称为颅囟。
(2)颅底:从下方承托脑,有许多孔、裂,供脊髓、脑神经、血管等出人。是头脑与躯体连接的孔道。
2、面颅:居脑颅的前下方,构成面部的轮廓。面颅的各骨分别构成眼眶腔、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
上方是眼眶,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组织。
中间是骨性鼻腔,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有大小不等的含气腔称为鼻旁窦,有调节进人鼻腔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
下方是骨性口腔,由上颌骨与下颌骨等构成,围成牙槽突及牙齿。下颌骨与颞骨的下部形成下颌关节,能作开口、闭口等动作,协同牙齿、舌做咀嚼及发音说话等动作。
Ⅱ肌肉(骨骼肌)
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平滑肌主要在内脏,心肌在心脏。在运动系统中的肌肉是骨骼肌。
每块骨骼肌均可分为肌腹与肌腱两个部分。肌肉的中间为肌腹,肌腹是肌的主要部分,有收缩能力;肌腹的两端是肌腱,肌腱无收缩能力,它由强韧的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将肌腹的收缩力传到骨骼,牵动骨骼而产生运动。
因肌肉具有收缩性,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肌肉一般以两端附着于相邻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当肌肉收缩时,可牵动所附着的骨相互靠近而产生运动。通常,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几组肌肉共同完成,这些肌肉(或肌群)分别跨越关节的不同方面,他们的收缩或舒张,能产生不同方向的运动。肌肉在关节周围的配布形式,与该关节的运动类型密切相关。能作屈、伸运动的关节,其周围必定配布有一组屈肌和一组伸肌;能作内收和外旋的关节,就相应地配布有内收肌和外展肌。也就是说,每一个关节至少配有两组作用方向相反的肌。这两组作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它们既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某一动作。如屈肌收缩时,伸肌必须同时舒张,才能完成“屈”的动作。广而言之,一切复杂的运动都是由作用不同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统一协调和支配下共同完成的。即使在人体休息时,也总有一部分肌纤维轮流地收缩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肌紧张),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姿势。
人体的肌肉可分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下肢肌。
一、躯干肌
躯干肌又可分为背肌、颈肌、胸肌、隔肌、腹肌及会阴肌。
1、背肌:包括:
斜方肌:位于背的上部,呈三角形,两侧合并呈斜方形。起自枕骨第12胸椎棘突,止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侧端。其作用:可上提及下降肩胛骨,并可使肩胛骨向中线靠拢,因此与肩背部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背阔肌:使上肢内收、后伸和旋内。
骶棘肌:使脊柱后伸、仰头及维持人体直立。
2、颈肌:最重要是胸锁乳突肌,可做头颈部的运动。
3、胸肌:有胸大肌、前锯肌等,可做肩、肋部的运动,协同呼吸动作。
4、膈肌:是分隔胸腔与腹腔的伞形肌肉,隆凸向上,高达第五肋间,收缩时隔肌的顶下移,扩大胸腔,有助吸气;弛缓时,则有利于呼气,故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膈肌与腹肌同时收缩,还能增加腹内压,协助刹液、呕吐及分娩等活动。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有食管、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通过。
5、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构成“柔软的腹部”,保护腹部的脏器,配合进行呼吸、解大便、分娩等重要生理活动。
6、会阴肌:承托盆腔器官,对尿道、阴道、肛门有括约作用。
二、头肌
分面肌(面部动作和表情)和咀嚼肌。
三、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的各种动作。
四、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下肢的各种动作。
足肌:足跟部有小腿三头肌下延续的跟健,可上提足跟,站立时防止身体前倾。足背有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足底的内侧中间及外侧肌群,可使足趾作背伸或跖屈的动作,并共同维持足弓,完成行走等动作。
肌肉的周围还有一些组织结构,包括:
(一)筋膜分浅筋膜与深筋膜。
浅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脂肪、浅动脉、皮下静脉和皮神经等。
深筋膜也是遍布全身,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肌肉并深人肌群之间附着于骨上,构成肌间隔,可保护肌肉免受摩擦,使肌肉能单独进行活动。深筋膜还可包绕血管和神经等组成血管神经鞘。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对于限制炎症的扩散和推测脓液的潴留、蔓延方向都有密切关系。
(二)腱鞘是套在某些长肌键表面的具有滑膜的鞘管,位于肌健活动幅度较大而又与坚圈的骨面相接触的如腕、手指和足趾等处,它使腱固定于一定位置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肌肉的周围还有一些组织结构,包括:
l、筋膜分浅筋膜与深筋膜。
浅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脂肪、浅动脉、皮下静脉和皮神经。
深筋膜也是遍布全身,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肌肉并深人肌群之间附着于骨上,构成肌间隔,可保护肌肉免受摩擦,使肌肉能单独进行活动。深筋膜还可包绕血管和神经等组成血管神经鞘。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对于限制炎症的扩散和推测脓液的潴留、蔓延方向都有密切关系。
2、腱鞘是套在某些长肌腱表面的具有滑膜的鞘管,位于肌腱活动幅度较大而又与坚固的骨面相接触的如腕、手指和足趾等处,它使键固定于一定位置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Ⅲ皮肤
(皮肤不属于运动系统,为叙述的方便,在此一并介绍)。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
一、表皮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表皮的厚薄随身体的部位和功能不同而异。最表面是角质层,是重要的保护层。
二、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深部与皮下组织相连。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为表皮层下方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层组织向表皮深面凸出成许多乳头状隆稼为真皮乳头,乳头内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毛细血管,向皮肤供应血液。
网状层较厚,位于乳头层的深部,由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束纵横交错构成密网状,使皮肤具有很大的韧性和弹性。网状层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以及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等,神经和神经末梢也较丰富。在此层深部有环层刁游,即神经感受器,能感受压迫和振动等刺激。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即浅筋膜,位于真皮的深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它是连接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组织,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对维持体沮和缓冲外来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药物的皮下注射,就是将药物注人此层组织;皮内注射则是将药物注人真皮组织内。
四、皮肤的附属器
(1)毛发
人体的体表,除手掌、足底等处外,均有毛发分布。毛发可分为毛干和毛根两部分。毛干是露出皮肤之外的部分,毛根埋于皮肤之内。包绕在毛根周围的多层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称毛囊。毛根和毛囊末端膨大,底面内凹,含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突人其中,称为毛乳头。毛乳头内的血管有营养毛囊底部上皮细胞的作用。毛囊底部的上皮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而使毛根不断地生长,毛干也随之增长,如果毛乳头破坏或追化,毛发即停止生长并逐渐脱落。
(2)皮脂腺-皮脂腺一般位于毛囊与竖毛肌之间,皮脂腺的分泌活动受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青春期分泌最活跃。皮脂有柔润皮肤、保护毛发等功能,如分泌较多,腺体开口阻塞时则成粉刺。老年人由于皮脂腺萎缩,皮肤和毛发变为干燥,失去光泽。
(3)汗腺
汗腺为管状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
汗腺分布于体表,如手掌、足底均有较多汗腺。分布于腋下,乳晕、阴部及肛门周围等处的汗腺较大,称为大汗腺。大汗腺的分泌物较浓稠,分泌物本身无特殊气味,经细菌分解后可发生臭味,俗称狐臭。汗液有湿润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
五、皮肤的功能
(l)保护功能:皮肤增厚的角化层耐磨擦,具有一定程度的不透水性,对水和水溶性物质很少吸收,故能保护体内组织和器官免受外界刺激和损害。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的功能。汗腺能分泌汗液,排出尿素,使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可限制细菌繁殖,增强皮肤抗感染力。;
(2)吸收作用:皮肤可吸收油脂类物质和挥发性液体。皮肤受到创伤后,吸收能力更显著增强。因而在接触某些有毒药物或化合物时,应防止由于皮肤吸收而中毒。在临床中,可利用皮肤的吸收作用,使有些药物通过皮肤而被吸收,取得治疗效果。
(3)调节体温作用:真皮血管丰富,当小血管舒张和汗液排出时可散发热量,而小血管收缩时则可限制热量散失。
(4)感觉功能:表皮内的游离神经末梢、真皮乳头层内的触觉小体和深部的环层小体等能使皮肤感受痛觉、温觉、触觉和压觉等感觉。
总之,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有感觉、呼吸、循环、排泄、免疫等多种功能。有很多疾病会在皮肤上有所表现,如贫血、黄疽或缺氧时皮肤色泽出现改变;又如缺少维生素A时,皮肤变粗糙;因此观察皮肤也属于“望诊”的一项内容。
六、皮肤的再生和愈合
皮肤的表皮细胞不断死亡与脱落,又不断地由新生的细胞替补。皮肤受损后,皮肤一般可以再生。如是小的损伤,仅伤及表皮浅层时,可由生发层细胞分裂增殖来修复愈合,不留疤痕。如损伤伤及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时,则不能仅由表皮来修复,还必须由结缔组织来修复,修复后可呈疤痕。在大面积损伤时(如烧伤),表皮生长较慢,治疗时为了减少体液流失,预防感染,一般可从患者本人正常皮肤处切取薄层皮片,移植到伤面。移植的皮肤可以存活,住伤面能较快愈合。
热烈祝贺君竹丽人品牌年11月19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君竹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盖闻业分百类,以医者为仁,人有百流,而德才共钦,舍此孰可论君子乎?
予之谓君子也,仁义之行,山河动容,信德之言,气贯九重;修心如镜,日月齐晖,来自巴国多险岳,汉水贯长虹,中有一杰,人中凤也,乃本君,王氏君竹,十二学医,四十载求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竹于胸;《千金方》《伤寒病论》如数家珍;著《现代经络美容》,挥毫《和谐中国》,《科技复兴》《中国学者》箸学;拜师于红墙,施人于众生,办学于蓉城,举世瞠目;养性如竹,丽人天下,义无愧于名,其仁德久荡与心胸,故以君竹丽人名市者,岂仅上口而已也哉!
方今医界,春秋鼎盛,群雄奋跃;紧鼓密云,名逞雄略。君竹既出,伊易晚悦,赫赫正途,昂昂伟业,展奇材之未晚,凭英胄之一绝,择其善,从其能,得翼翼之股肱;左青龙,右白虎,催堂堂之鼓乐,夫堂者,阵也;灸者,兵也;水火者,谋也;管理者,将军也,突突兮指法行云,芸芸乎久疾皆除。
招招术妙,款款情殷,欢呼之声自巴山而雷动,倾慕之客从华夏而星奔,听慷慨之言,观叱咤之行,信乎大道源于天地,君子出自白丁,时君竹之旌,内则可率士气,外则可壮丹田,上则可泣日月,下则可御鬼神,又岂是一针灸之诚耳,座君竹府,颂君子文;喝君竹酒,践君竹行人生之,此也大快,复何他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