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一个混账的钢琴演奏法

2017-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小编开篇音乐有其尺度,浸润在生活中。然而有一天,这尺度僵化成了规则,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人们惊呼,音乐成了高高在上的圣物,少数精英的专属。然而,你是否听到,音乐精灵在牢笼中的哭泣?你是否还记得,初民们的第一声歌唱?我们记得。QA某教师问题老师,有一事想请教一下,我家宝宝4岁开始在幼儿园学钢琴,老师要求很严格,弹琴时要求大臂和小臂不能动,只能掌关节和手指动,一直让孩子在家慢弹纠正动作,弄得家长和小朋友都很恼火,请问老师:弹琴非要这样吗?谢谢!回答:手指是钢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动作器官,大量的钢琴练习都与手指能力有关。但是,手指技术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遵循科学的训练体系。1.指、腕、臂协同动作任何人的演奏中手指与手腕、手臂都是不可分割的。无论你要弹出一个什么样的声音,这三个部位都需要协同作战,从来就没有只用一个部位演奏的技术,只有以哪一个部位为主、其它部位为此的问题。大臂小臂僵死不动的情况下强迫手指动,还要在琴上弹出声音,天知道提这要求的人怎么想得出来,让他自己试试,你就盯着他的手臂,一定有动作,但不一定是向下,可能是侧向,或者向上。总之,一定会动。2.初学者,先站稳钢琴的学习在技术领域有个基本原则:先训练大肌肉群,后训练小肌肉群。手臂、手腕都是大肌肉,手掌上的是小肌肉群,手指没有肌肉,只有肌腱,手指动作需要调动全部的掌部肌肉群和手指肌腱。琴童在初学钢琴的第一年需要经历手指从“站”到“走”的训练过程。“站”意味着手指本身没有挥动动作,只有支撑,演奏中动作的发出部位只有手臂,手腕也只是配合。《小汤》的1-2册所有的乐曲都是用“落下—站稳”的方法演奏的,到第3册才逐步学习手腕积极运动的断奏(跳音)和手指“走”的连音,而这当中,手臂动作从来都没有消失,只是运行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小汤》1-2册的作品属于非连音部分,学习周期大致有20周。也就是说,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手指基本没有主动发出的动作,他只需要“站稳”“站稳”“站稳”,对演奏声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手臂“落下”的灵巧性,以及手腕适当配合(非常有限,动作大了会干扰演奏)。3.站稳后,才能走4岁的宝宝手掌部分的肌肉还非常稚嫩,根本不能进行“走”的教学,而且如果没有“站”的基础,用“走”来演奏简直是“噩梦”。理想的做法是,老老实实用半年(至少)时间解决“站”,在小心翼翼地学着“走”。这跟孩子学走路是一个道理,先学会站,再是走,最后才跑和跳。钢琴演奏不要跟常识相悖。4.音乐表现力是第一位的钢琴课程是一套非常丰富的一个体系,有读谱,有演奏技能,但最重要的是音乐表现。如果孩子的谱读不准,会让学习变得缓慢;如果演奏技术不过关,音乐会如鲠在喉;如果不懂得音乐表现,音乐就没有想象力、没有创造力。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读谱”“演奏技术”“音乐表现力”,谁最重要?毫无疑问,是“音乐表现力”,这是音乐学习的灵魂,是音乐学习的动力所在。相比之下“读谱”“演奏技术”这些东西都是细节,什么时候学都不晚。注:本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西藏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zz/93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