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六块腹肌的骨科男医生,教你寒假如
2021-8-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背着孩子做深蹲、俯卧撑
边平板支撑边和孩子击掌
卷腹时和孩子玩传球……
这些动作,有没有难倒各位老爸?
设计这套亲子互动锻炼的是浙大二院骨科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浙大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沈炜亮,他也是一个拥有六块腹肌的老爸。
疫情宅家期间,沈炜亮曾在浙大的健身公开课上教大家如何居家锻炼,观看量超过百万次。现在寒假就要到了,家里两个娃依然不方便外出游玩,于是他又设计出一套有趣又实用的亲子锻炼方式。
这个寒假,爸爸妈妈带着娃一起在家动起来吧!
高中开始接触健身的骨科男医生
一年减掉三十斤,练出六块腹肌
人到中年,不少男士身材走样,啤酒肚一年比一年明显。但作为两个孩子的老爸,沈炜亮一直没有放弃身材管理。穿上白大褂,身材结实匀称;脱下衣服,六块腹肌清晰可见。
好身材离不开常年的健身习惯,他高中时在校队练铅球和短跑,高三暑假开始在一家健身房跟着教练撸铁,健身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其实,刚毕业工作那会,由于工作强度太大,他也曾“过劳肥”了一阵子,体重直线飙升。后来到瑞士交流了一年,他重拾健康的作息习惯,稍微控制饮食,才恢复了好身材。在瑞士时,他每天跑步上下班,医院大概20分钟,保证了一定的有氧运动。晚上8、9点,他再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虐一虐身体各部位的肌群。
等到回国,他从82公斤瘦到67公斤,足足轻了30斤,腹肌自然也回来了。
虽然自我要求严格,但沈炜亮在设计亲子互动锻炼时,并不把减脂增肌当作目标。
“对居家锻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动起来,而不是练出多少块肌肉。”
他说,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提出的《年美国身体活动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成年人每周最少应该积累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大强度运动,而儿童更是需要每天6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体育运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增强感觉统合能力的最好方式。
“现在的小孩子总喜欢捧着手机、iPad刷刷刷,我们小时候常玩的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等其实也是一种锻炼方式,不仅起到锻炼的作用,还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顺便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味一下童年。”
亲子居家锻炼不能太有野心
健康安全才是动起来的意义
沈炜亮大学时曾在一家健身房兼职做私教,所以深知他们的“套路”,“私教的工作是目的导向的,他肯定要让消费者尽快看到效果,所以会细分每个动作,并且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精准练到某一个肌群。”
但对亲子锻炼来说,大部分家长和孩子没有健身基础,不必勉强追求短期塑身的效果。如果按照私教的高标准,反而容易受伤,得不偿失。
他举例说,哑铃过肩推举是健身房一个常见的无氧训练,它可以有效锻炼到肩部的肌肉。如果动作规范,女生的“直角肩”、男生的“太平洋宽肩”都不在话下。但同时,这个动作要求强大的核心力量和良好的关节活动性,否则极易损伤肩袖,导致肩峰撞击症。
作为骨科运动医学医生,沈炜亮在他的临床“肌腱病专科门诊”上经常接诊肩峰撞击症患者,年轻患者通常是健身不当引起的,中老年患者大都是因为长期抬手搬运重物落下的职业病。所以,在居家运动中,他建议将过肩推举改为侧平举,它的强度略小,普通人更容易掌握,也会降低受伤的风险。
沈炜亮有两个孩子,大的刚上小学一年级,小的还只有一岁多。设计这套亲子互动方式时,大女儿也贡献了不少点子,“家里地面铺着地砖,她就设计了一套跳房子的游戏,规定哪条线不能踩,路线要怎么走。她亲自参与设计,玩起来就更投入了。”
有时候,鬼马的小女孩还会故意捣乱。爸爸背着她做俯卧撑,她偷偷从肩膀溜到腰部,大大提高了动作的难度。好在沈炜亮身体素质好,才能扛下女儿的调皮的考验。他提醒,如果家长没有健身习惯,就不要挑战高难度动作了。
“这套家庭互动锻炼方式将游戏与运动结合,在玩中学,玩中练,能锻炼到体能、协调性、专注力等方面,在达到锻炼目标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家庭亲子关系,活跃家庭气氛,让居家生活不再枯燥。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整动作。”
沈炜亮特别邀请了他的健身伙伴
浙江大学运动医学教授陈晓(浙二骨科双聘教授)
和他的家人做示范
开始之前
一定要注意!
01
选择与儿童年龄和能力适应的锻炼方式,只有让孩子找到适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体会到乐趣,调动积极性。
02
一定要确保家中的家具、家电是否牢固,地上铺上软垫,防止摔伤,保证安全。
PART1:热身运动
热身动作首选动态热身,考虑到居家环境限制,可以采用高抬腿、开合跳、踢臀跳等动作,每个动作2-3组,每组20-30次,每组之间休息30秒。
高抬腿
挺直背部,目视前方,前脚掌着地快速交替抬腿。
开合跳
双腿向外跳开,双手向头顶击掌
注意事项:双腿分开距离大于肩宽,膝关节自然弯曲,膝盖、脚尖向外;切记落地时膝盖不要呈“内八”,以免损伤膝盖
踢臀跳
挺胸收腹,腰背平直,脚后跟尽量贴近臀部
儿童可以根据情况减少次数和组数,将高抬腿改成原地慢跑等,与你的孩子互相监督完成热身动作,以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50%-60%(最大运动心率:-年龄)为热身的目标。
接下来
让我们正式开始吧!
PART2:互动类锻炼
背娃深蹲
让孩子骑在脖子上,要求家长腰背挺直,孩子的重量提高了深蹲的难度,家长也需要手臂力量保持身体挺直。
背娃俯卧撑
让孩子骑坐在家长腰部,家长双手撑地,初学者量力而行,有能力者可做俯卧撑
举腿传球
头对头躺在地上,用脚夹住玩具,越过头顶传递给另一个人,两人以上参加,可以接替传递给最后一个人。这可以锻炼腿部和腹部核心力量,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小手拍大手
小孩和大人双手撑地,交互或同侧击掌,可以锻炼孩子手臂力量,有能力的可以换成平板支撑情况下击掌,增加难度。
小推车
孩子双手撑地(没有力气可以先用手肘撑),爸妈抬起娃的腿,像推小车一样向前或向后,这可以锻炼娃双臂和腹部力量。
双人卷腹运球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垫子/床上,双手抱球交替做卷腹,并且传递球,锻炼腹部力量。
深蹲跳
深蹲时双手向前平举,跳的时候双手尽可能向上摸,孩子多做跳跃运动,有助于长高。
上下循环接力
大人和孩子背对而立,将球从头顶传递之后再从胯下传递回来,锻炼腰背力量。
跳房子
这个应该不用赘述如何玩了吧,我们这个年代的应该都玩过。
keepon!
继续加油!
不要停!
PART3:感统类锻炼
走直线
绳子摆成直线或S型、Z型,孩子按照绳子路线走,尽量不偏离路线,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行进路线上放置障碍物,或者在孩子头顶放一本书不能落下来增加难度。
单脚跳
将纸杯放在脚背上进行单脚跳,纸杯不能掉下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大人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
交叉跳
在地上画一条线,先张开双脚起跳,然后把两腿交叉起跳,孩子可与家长手拉手一起跳,这样保护孩子的安全。
交替拍球
用左右手交替拍气球锻炼反应能力和专注度,也可以转化为互动游戏,家长说右3,就是右手拍3下气球,指令可以多变,锻炼反应能力。
空中自行车
平躺在地上,大腿抬离地面,做骑自行车的动作,锻炼腰腿部力量以及核心力量。
肺活量版迷宫
在地上画一个迷宫,用吸管吹着小球走出迷宫,锻炼思维的同时还能锻炼肺活量。
大家都学会了吗?
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沈炜亮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二骨科行政副主任
浙二骨科运动医学科执行主任
●浙江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运动系统疾病研究与精准诊治)副主任
擅长肩袖损伤和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痛;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软骨引起的膝关节痛;利用再生医学技术(细胞移植、自体生长因子等)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术后康复训练辅助指导
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名医门诊):(浙医二院解放路院区)
周四下午(名医门诊):(浙医二院解放路院区)
周六上午(肌腱病专科门诊):(浙医二院滨江院区)
作者叶金淳张冰清指导
沈炜亮通讯员
方序、童小仙责任编辑
陈丹腹肌我们来真的!点“赞”点“在看”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