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酸,手腕疼俯卧撑避坑指南
2020-8-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俯卧撑,可以算是最基础的练胸动作了,几乎每个同学都练过。但对于刚开始的新手,想要做好俯卧撑,并不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几组下来,手臂又酸又痛,但胸肌却没什么感觉;二是在练的过程中,手腕压得很疼,个别同学的肘关节也会摩擦得不舒服。这两个问题,其实通过动作细节的调整,都能解决。先说手臂酸。俯卧撑是典型的“推”类动作,参与的肌肉有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正常情况下,胸大肌是主导发力的,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参与的很少,而如果你在训练过程中反过来,肩累手臂累,那这俩肌肉肯定是借力了。如果是肱三头肌借力,最常见的原因是:双手的距离过窄。肌肉是靠收缩产生力量的。双手的距离越窄,肱三头肌收缩的范围就越大,发力就会更多,而相对的,胸肌可收缩的范围就变短了,发力也就更少。而当双手的距离越宽时,胸肌的收缩范围变大,发力自然也就更多。但也不是越宽越好,更宽的距离,对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稳定性要求都很高,所以对于普通新手,建议双手距离是肩宽的1.5倍,比较好找感觉。当然,每个人的比例不同,你可以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微调手的位置,多尝试几次,来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那个距离。而如果是肩前束借力,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肩胛骨没有保持稳定。很多同学在做俯卧撑时,肩胛骨是像这样松掉的:此时肩关节处在一个前伸的状态,三角肌前束就会过多参与发力;而胸肌在这种“圆肩”的状态下,能收缩的范围实际也变小了,发力感自然就弱了。所以在开始动作前,我们要先做一个下沉并稳定肩胛骨的动作,有种“昂首挺胸”的感觉,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保持这种状态,才比较容易找到胸肌的发力感。二是手臂打开的角度太大了。这个角度是指上臂与身体的夹角。当夹角过大时,胸肌能参与发力的肌纤维数量变少了,只能借力肩前束的力量才能推上去。而且这样的角度,还会导致肩关节囊里面的空间变小,关节囊里的肌腱、滑囊等组织随着动作不断摩擦,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炎症,让肩更疼。所以在做俯卧撑时,要让大臂与身体的夹角保持在差不多45°。新手如果没有把握,就在每次做之前,有意识地把手肘往身体的方向夹一夹,基本就回能到比较正确的位置上。这几点细节调整好了,胸肌发力的感觉基本也就找到了。而如果你练了一段时间,胸肌的感觉越来越不明显,那可能不是动作的问题,而是你该增加负重,给胸肌新的刺激了。接下来是手腕。在训练中,一个关节折叠的角度越大,承受的压力就越大,特别是容易受伤的腕关节,在大部分的训练中都要求保持中立,也就是完全不折叠。而在徒手俯卧撑中,双手的位置离脚越近,手腕折叠的角度就越大,把双手挪到肩膀的正下方后,折叠角度小了,情况就会缓解很多。如果你的手腕本身就有伤,另一个更直接的办法是用俯卧撑支架,最大限度地让腕关节保持中立,减少折叠,就会舒服很多。还有一个减轻手腕压力的小技巧,是将手掌稍微弓起,用手指抓地;或是采用瑜伽的手势,手指大大地张开紧贴住地面,这样腕关节的一部分压力就会分散到手指上,手腕会更舒服。至于少部分同学肘关节的不适,基本也都是折叠角度的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双手距离过窄,此时下放到最低点时,肘关节折叠的角度非常大,收缩的肱二头肌和伸长的肱三头肌会对肘关节产生强烈的牵拉,产生摩擦不适感。调整双手到宽距后,情况自然就改善了。以上就是俯卧撑中的常见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些动作细节,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些通用的训练原理。例如所有练胸、练背的动作,都要先做好肩胛骨的稳定;例如手臂摆放的位置,打开的角度,其实都和目标肌肉的肌纤维走向有关,而这些细节又决定了你能不能找到肌肉的发力感,会不会借力。这些内容,在之前和范双一老师合作的《增肌入门教学课》中,都有详细讲解。因此对于新手,我真得非常建议,通过这门课程,学会正确的训练原理,而不只是模仿动作照猫画虎。否则,你今天在俯卧撑中遇到的是这些问题;明天换了硬拉,可能又会遇到腰疼,臀腿没感觉的问题;
换了引体,可能又会脖子疼,背部没啥感觉······
只有在系统学会训练原理后,你才能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无论换什么动作,都能做得正确,少走弯路,早出效果。训练是一门科学,既然练了,那就花点心思,尽量练个对的吧。(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一扫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