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院往事断肢再植创奇迹鬼斧神工续新
2021-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年9月,在罗马举行的第20届国际外科手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外科专家一致认为,医院陈中伟、钱允庆等青年医生共同完成的断肢再植手术,被公认为功能良好的世界医学史上首例成功的断肢再植病例。患者王存柏曾被完全切断的右手接活后功能恢复良好,不仅能握笔写字、打乒乓球,还能提6公斤的重物。
年5月29日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到六院视察,对断肢再植方面的工作给予肯定
年1月2日,上海机床钢模厂年仅27岁的青年工人王存柏,右手腕关节以上一寸处被冲床完全切断,半小时后被送医院。当时,按照国内外处理断肢病人的惯例,是将病人伤口洗净、消毒,然后缝合包扎起来,待以后有条件安个假手就算完事。
可是,面对王存柏“快救我”、“快救我”的凄惨求救声,负责抢救的青年医生陈中伟被震惊了。多年以后,他曾回忆说,我们那时已进行过大量的动物试验,能接狗腿,还能接兔子的耳朵,也接活过断了75%的手臂,但是接完全被切断的手还从来没有在临床上试验过,而且当时在全世界也没有断肢再植成功的先例。而现在断手是被锋利的冲床一下切断,伤口又十分整齐,这些都为断肢再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据介绍,断肢再植是非常精细复杂的手术。手和手臂之间,有肌肉和肌腱相连,还有动脉、静脉、骨骼、淋巴管、神经紧紧相接,在手术中都要一一对准缝合,这样接上去的手才会恢复屈、伸、转、翻等功能。
手术从上午9时半开始,由血管外科的钱允庆主任先将要接的血管一一分离出来,并逐一吻合。面对手上直径只有2.5毫米的细血管,钱主任不禁皱起了眉头。这时一旁的护士长急中生智,想起给小女儿扎辫子时塑料管拉一拉会变细,结果一试果然行。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根在60年代流行的姑娘们扎头发用的细塑料绳解决了手术中最大的难题。血管一接上,苍白的手很快变红,有血色了。据统计,当时手术小组的成员们一共接了4条血管、24条肌腱、3条主要的神经、2根骨头,手术历时8个小时,于下午5时半把断肢再植了上去,终于完成了这次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肢再植手术。
术后,为了让手指完全恢复正常,陈中伟等又帮助病人成功地闯过了肿胀关、感染关、坏死关,在半年之后接上去的手恢复正常了。
年8月6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一个工人完全轧断的右手被接活》的消息。第二天,新华社发出“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在我国获得成功”的报道。当时正在陪同外宾访问上海的周恩来总理看到新闻后,特地接见医院断肢再植治疗小组,并亲切地勉励“继续努力,又红又专”。
年8月7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接见断肢再植有功人员后合影
年震惊世界医学界的断肢再植获得成功,但在其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难题。例如第一例断肢再植的病人王存柏的断手接上去后发生肿胀,采用皮肤多出切开的方法,使断手接活了。但是另外一个病人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却未能接活。骨科专家于仲嘉主任及其团队反复探索、多次试验,终于解开了谜底。原先接血管接的是相同数量的动脉和静脉,但是动脉压力高、血流快,而静脉压力低、血流慢,同样数量的动静脉之间无法达到相对的血流平衡,静脉无法把动脉输出到肢体的血全部回收到心脏,因此发生肿胀。王存柏静脉破坏得较轻,接起来还能保持血流畅通,肿胀程度也轻,采用皮肤切开的方法有效;而如果病人的静脉破坏严重,断口要修补,接上去的血流不畅,采用皮肤切开的方法就会失败。因此,解决静脉回收不足是根本。于是于仲嘉提出,断肢再植应该多接静脉。后来为农民赵世忠接完全断离的右小腿,为女工何薇芳接完全断离的右前臂,为工人曹兴隆接完全断离的左上臂,就采用多接静脉的新方法,都没有发生严重肿胀,大大提高了断肢再植的存活率。
陈中伟、钱允庆为第一位断肢再植病人做康复检查
年,于仲嘉他们又独创了节段性液压扩张的方法,解决了撕裂性断肢再植中血管顽固性痉挛的难题。高位缺血时间长的断肢术后常常出现肌肉液化坏死,如不正确处理,病人就会中毒死亡。他们又创造性地采用深筋膜切开减压引流的办法,在挽救了病员生命的同时也保住了再植的肢体。
年,于仲嘉首先将高压氧治疗用于断肢缺血时间长的患者,改善微循环。用这种方法,他接活了病人杜世忠断离18小时的右臂,接活了尚永祥断离了36小时的左臂。长时间断肢再植存活的实践,大大突破了过去国外文献规定6~8小时不能再植的时限,使我国断肢再植的时限提高到了十几小时、二十几小时,缺血时间最长达36小时的断肢再植也获得了成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