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二
2021-2-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452.html一张错误的肌电图报告怎能定残?
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分公司提供的苏州某鉴定机构法医临床学鉴定意见书(以下称为“苏州鉴定”)复印件一份及唐某某部分病历资料复印件,对唐某某伤残鉴定意见提出文证意见如下。
一、苏州鉴定违反了《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JD-)的规定
1.苏州鉴定未对唐某某进行肌电图检查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JD-)4.10.4.9规定:“肌电图检查:疑有周围神经损伤时应在损伤后2-4周对被检查肌肉神经进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应由专门经验的仪器操作人员,或肌电图专家进行,法医鉴定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可对神经损伤的部位、神经损伤的程度等作出判断。”
唐某某受伤后两次住院治疗均没有诊断左腓神经损伤,也没有左腓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伤后两年余第一次肌电图检查报告印象为“左腓神经部分性受损”,与唐某某两次住院的临床诊断存在矛盾。唐某某伤残鉴定时提供的肌电图报告真伪有待苏州鉴定确定,苏州鉴定应当指定唐某某再次复查肌电图,比较这两份肌电图报告是否一致。然而,苏州鉴定违反的司法鉴定技术规范的规定未对唐某某复查肌电图。
2.苏州鉴定未按照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对唐某某进行感觉功能检查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JD-)4.3.3.1的规定:“浅感觉:用别针或针尖均匀地轻刺被鉴定人皮肤,检查痛觉;用棉签轻触被鉴定人的皮肤或黏膜,检查触觉;用盛有热水(40℃-50℃)或冷水(5℃-10℃)的玻璃试管接触被鉴定人皮肤,检查温度觉。检查时应注意交替进行,双侧比较。”
苏州鉴定对唐某某感觉功能检查记载为:“左小腿外侧局部浅感觉下降”。没有按照司法鉴定技术规范的要求分别检查痛觉、触觉和温度觉,并且左右对比。
二、唐某某的肌电图报告是错误的
1.南京医科大学医院肌电图报告单
EMG:所检胫前肌放松时出现少量正尖、纤颤电位,重收缩运动单位电位减少。
CV:所检神经SCV、MCV在正常范围。
印象:左腓神经部分性受损。
报告日期:-12-24
2.唐某某的肌电图报告是错误的
神经损伤早期(2~3个月内),由于失去神经支配,肌电图检查出现纤颤、正尖电位。神经损伤晚期,由于受损神经生长和恢复,肌电图检查表现也有改变,表现为扁宽电位,而不是正尖电位。
唐某某是年10月17日因交通事故造成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距肌电图检查日期两年余。如唐某某是交通事故造成腓神经部分受损,两年后的肌电图检查应当出现扁宽电位。由于唐某某肌电图检查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正常。唐某某肌电图检查胫前肌放松时出现少量正尖、纤颤电位没有意义,不能诊断为“左腓神经部分性受损”。因此,唐某某的肌电图报告是错误的。
三、苏州鉴定认定唐某某“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没有任何依据
1.日常活动能力有明确规定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JD-)4.3.8.7规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日常活动能力包括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行动等五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述五项均需护理(完全护理依赖);生活大部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三项以上需要护理(大部分护理依赖);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一项以上需要护理(部分护理依赖)。”
2.苏州鉴定未按照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对唐淮阳“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检查
苏州鉴定在分析说明中认定唐某某“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却没有按照司法鉴定技术规范的日常活动能力五个项目分别进行检查。
3.唐某某的“日常活动能力”完全正常
如果苏州鉴定检查“左小腿外侧局部浅感觉下降”作为唐某某左腓神经损伤的依据,唐某某没有左腓神经损伤遗留的运动障碍,决不可能造成唐某某日常活动能力五项中任何一项轻度受限。
四、苏州鉴定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4.10.1a)的规定
苏州鉴定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4.10.1a)的规定表现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唐某某没有左腓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肌电图报告是错误的。苏州鉴定认定唐某某左腓神经受损也是错误的。
二是,唐某某的“左小腿外侧局部浅感觉下降”不可能造成其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苏州鉴定认定唐某某“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违背生活常识。
因此,唐某某左下肢损伤不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4.10.1a)的定残条件,也就是说唐某某左小腿损伤不构成十级伤残。
综上,苏州鉴定违反了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和鉴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唐某某的肌电图报告错误,唐某某左腓神经受损没有依据、日常活动能力完全正常。唐某某左小腿损伤不构成十级伤残。
关于肌电图-诱发电位那点事儿经常有患者问,肌电图是检查什么的?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
从专业角度讲呢,肌电图这项检查包含神经传导速度、F波、瞬目反射、H反射、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
没看懂的小伙伴来看看新疆医院功能检查科肌电-诱发电位室的杨丽医生的解释:诱发电位技术是观测人脑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无伤性手段,为感觉生理、临床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肌电诱发电位对于确定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对病损精确定位。对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脱髓鞘病、颈椎病、糖尿病、各类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评价、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价等的诊察确定。
关于体感诱发电位,我们来听听新疆医院功能检查科的史松主任的介绍:
施加一个刺激(声、光或体感刺激)所引起的人脑的微弱电变化。又称诱发反应、事件相关电位。由于脑膜、头骨和头皮的影响,诱发电位比自发电位小得多,因而诱发电位便被淹没于自发电位的噪音背景中难以觉察。为要排除噪音的干扰,需用数据处理仪或叠加仪,将几十次刺激得到的电信号叠加、平均,使那些在时间和方向上不一致的自发电位相互抵消,而使在时间和方向上一致的诱发电位增大,从而能够加以辨认。所以诱发电位又叫叠加诱发电位或平均诱发电位。
表面肌电图评估和治疗——临床康复的先进应用技术表面肌电图
表面肌电图是通过采集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经过引导、放大、记录和显示所获得的电压变化而记录的一维时间序列信号图形。以其量化、无创性、实时性、连续性和易操作性等显著优势,已广泛运用于肌肉状态的定量评估和分析。
适应症
表面肌电图目前主要运用于躯体较大、浅表单根或多跟肌纤维的功能评估(包括肌力、肌耐力、肌张力、肌群协同收缩等),肌肉痉挛状态,吞咽障碍,步态分析等。适用于临床多种疾病和功能障碍,如脑卒中、面瘫、各种慢性肌肉劳损、产后盆底肌障碍、排尿障碍、术前术后评估等。
特别说明
我科引进的是集肌电定量评估、肌电生物反馈、电生理治疗于一体的四通道表面肌电图机。可同时满足康复评估与治疗。
目前,表面肌电图越来受到国内外康复医学科重视,作为康复治疗、康复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康复医师必备专业技能之一。欢迎广大患友来我科体验!
检查
2
盆底痉挛,包括耻骨直肠肌痉挛(失弛缓)综合征、内括约肌痉挛(失弛缓)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大便干硬,如厕时间长,越是用力排便排出越困难。
肌电图授课!导读:
年7月28日下午,医院在负一楼会议室开展肌电图授课,由医院手外科神经电生理室朱艺主讲。本院部分医护人员参与听课,表示对授课内容及其感兴趣。
什么是肌电图?
肌电图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伸,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客观检测手段,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肌电图是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的简称,主要检查神经、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病变,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麻木、疼痛与无力,可以出现在单个肢体或某个肢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四肢并存。
授课过程中授课中,朱艺专家以生动的案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什么是肌电图,以及做神经电图的目的,并针对在场医生提出的疑惑做了详细的解答。其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类型、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科、骨科及康复科等领域。
那么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做肌电图检查呢?
运动神经元病、颈腰神经根病变、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周围性瘫痪等。
通过举办此次授课和交流的机会,把规范化的操作及新医疗和新技术带给大家。此次会议得到了现场医护人员的高度认可,都表示很期待下一次肌电图的授课。
肌电图检查对哪些疾病有诊断价值呢?
1、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神经病变、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股外侧神经病变、面瘫等)。
2、神经丛和神经根病变(臂丛神经损伤、颈腰椎病等)。
3、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GBS、药物或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等)。
4、运动神经元病。
5、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等)、肌病(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6、肌膜兴奋性异常疾病(肌强直、高钾或低钾性周期麻痹等。)
肌电图在临床应用广泛,对神经内外科、骨科、手外科、内分泌科、五官科、皮肤科、职业病的相关疾病都有诊断价值,也可以用于司法鉴定等。
3
盆底痛
① 慢性盆底—肛门直肠系统疼痛综合征(慢性肛门痛、痉挛性肛门痛)
临床表现:肛管直肠内疼痛,可向背部、大腿部发散,疼痛剧烈,发作时间无规律,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无不适感。
② 慢性盆底—肌内神经疼痛综合征(尾骨痛、肛提肌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肛门内括约肌肥厚)
临床表现:不同病位出现疼痛、坠胀,有排便不净感,大便有粘液等。
4
大便失禁
① 先天神经系统发育缺陷
临床表现:无便意感,不能发动排便动作,粪便随时排出,多半有尿失禁。
② 外伤
临床可见于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和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会阴撕裂)等。
③ 年老体弱者
盆底肌电图检查的禁忌症
1.肛管直肠存在易出血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者;
2.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3.传染病检查不合格者;
4.昏迷、严重精神障碍、不能与检测人员进行交流者;
5.肛周皮肤感染者;
6.直肠、肛管内、肛门周围有手术切口者;
7.白血病、血友病等凝血机制差者。
肌电图笔记:神经失用年Seddon将急性神经损伤粗略地分为3种类型:神经失用(neurapraxia)、轴突断伤(axonotmesis)和神经断伤(neurotmesis)。
神经失用:轴索连续性完好的情况下出现了暂时性的神经传导障碍,受累轴索存在生理学意义上的传导阻滞,一般与神经受到压迫有关。
神经失用的其他特点还包括:
1.最轻微的神经损伤类型;
2.在损伤的远端有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3.神经内膜、束膜、外膜完好;
4.无华勒变性;
5.在损伤的远端和近端神经传导正常;
6.神经传导障碍能完全恢复,需要数分钟或数周;
7.肌电图无自发电位。
最轻微的神经失用数分钟即可恢复,例如蹲的时间过长,双下肢会有麻刺感,站立后数分钟症状消失。这种轻微的神经失用与压迫导致循环障碍有关(来去都快,定性血管病没毛病!)。尽管这种轻微的神经失用在电生理上也表现为传导功能障碍,但由于迅速发生、迅速缓解,将之归因于脱髓鞘是不合理的。我们推测:由于压迫引起神经缺血、缺氧,导致郎飞结处Na+泵功能障碍,动作电位产生受阻,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压迫解除之后,Na+泵功能恢复正常,神经传导也恢复正常。但是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支持。
上述提到的麻刺感并不好理解,因为缺血一般对应阴性症状(脑梗死的症状多是阴性症状),麻刺感却是阳性症状。有研究发现,缺血后麻刺感发生时可以记录到自发电活动,这种自发电活动与麻刺感是相对应的,它们并非来源于皮肤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而是有异位冲动(起源于压迫的近端?)沿着缺血神经向中枢传播。
更严重一些的神经受压所致的神经失用,例如星期六夜间麻痹或桡神经拐杖麻痹,恢复的时间要慢一些,大约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电生理检查在局部有传导阻滞,远端神经传导正常。在止血带压迫所形成的动物模型中发现其病理改变是脱髓鞘,而轴索连续性完好。这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失用并不主要由缺血、缺氧所致,机械因素在其中起了更关键的作用。止血带压迫(压力mmHg)狒狒膝关节1-3h可以成功造模,这种压迫会使神经移位(一段神经插入相邻的另一段神经中,在袖带的边缘最明显,袖带中间相对回避),继而结间隙闭塞,受牵张的髓鞘崩解。
正常的郎飞结
神经移位
脱髓鞘
袖带与神经移位的方向
1.JAnat.Dec;(Pt3):-55.
2.Brain.Dec;(4):-53.
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第2版)简介:
《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第2版)》共包括上、下两篇,十三个章节。上篇主要是肌电图检查基础知识概述,包括周围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神经肌肉检查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包括各种不同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具体方法,全身各常见肌肉的进针部位、检查要点及各种特殊检查。下篇主要是各论,具体讲述了各种单发性周围神经病,神经丛、神经根病变,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供临床医生参考。
党静霞,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曾在新加坡国立脑神经科学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神经电生理研究多年,并在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多次参加神经病学学术大会。具有丰富的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经验,尤其在临床神经电生理即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并亲自参与阅图,确保结果准确。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独立出版《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专著一部。参编专著《肌肉疾病》。主持多项省攻关和院基金课题。在癫痫、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录:
上篇第一章周围神经解剖和生理第一节周围神经生理一、周围神经纤维分类二、周围神经微观解剖三、周围神经损伤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解剖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第二章肌电图检查基础知识第一节神经肌肉电生理特性一、静息跨膜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容积传导第二节肌电图检查基本要求一、肌电图检查者的要求二、肌电图检查过程一般要求三、肌电图报告书写方式第三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基本方法一、运动神经传导二、感觉神经传导三、几种重要的异常神经传导类型四、影响神经传导检查的因素五、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范围第三章常见神经传导检查第一节运动神经传导检查一、正中神经二、尺神经三、桡神经四、副神经五、腋神经六、肩胛上神经七、肌皮神经八、腓总神经九、胫神经十、股神经十一、面神经十二、膈神经第二节感觉神经传导检查一、正中神经二、尺神经三、桡神经四、前臂外侧皮神经五、前臂内侧皮神经六、腓肠神经七、腓浅神经感觉支八、隐神经九、足掌内侧神经十、足掌外侧神经十一、股外侧皮神经第三节特殊检查一、F波二、H反射三、瞬目反射四、重复电刺激第四章针电极肌电图第一节常用肌肉解剖和进针部位一、上肢神经支配肌肉二、下肢神经支配肌肉三、脑神经支配肌肉第二节肌电图检查基本原理一、插入电位二、自发电位三、运动单位电位四、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第五章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一、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病理改变二、神经损伤后电生理演变三、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损伤定位诊断四、神经修复过程中电生理变化第六章诱发电位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分类三、诱发电位发生源第二节诱发电位检测要求一、实验室及检查要求二、检测时注意事项第三节检测设备第四节检测方法一、刺激电极二、记录电极三、地线四、电极及导联组合第五节视觉诱发电位第六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第七节体感诱发电位下篇第七章单发性周围神经病第一节正中神经病一、正中神经解剖二、腕管综合征三、近端正中神经病第二节尺神经病一、尺神经解剖二、尺神经肘部病变三、尺神经腕部病变第三节桡神经病第四节腓总神经病第五节坐骨神经病第六节股神经病第七节股外侧皮神经炎第八节跖管综合征第八章神经丛和神经根病变第一节神经丛病变一、臂丛神经病二、腰骶神经丛病第二节神经根病变一、神经根解剖特点二、临床表现三、神经电生理检查四、颈神经根病五、腰骶神经根病第九章上肢和肩部近端神经病第一节肩胛上神经病第二节腋神经病第三节胸长神经病第四节肌皮神经病第五节副神经病第十章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获得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一、吉兰巴雷综合征二、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三、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第三节营养、代谢、药物中毒性和其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二、酒精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三、尿毒症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四、癌性周围神经病五、HIV感染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六、药物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七、多发性单神经病第四节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一、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二、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三、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第十一章运动神经元病一、临床分型及诊断二、神经电生理检查第十二章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重症肌无力第三节肌无力综合征第四节肉毒毒素中毒第十三章肌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见炎性肌病一、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二、包涵体肌炎三、类固醇性肌病第三节肌营养不良一、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四、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第四节肌强直性肌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第十四章肌膜兴奋性异常疾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见肌强直肌病和周期性瘫痪一、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二、先天性肌强直三、先天性副肌强直四、高钾性周期性瘫痪五、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为患者和医生做些什么?如果你总是感到手部麻木,刺痛,经常半夜被麻醒或不自觉的掉落东西。这种情况长达一个月以上,那么,很有可能是“腕管综合征”在作怪。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在家庭主妇和手部劳动者中发病率极高的疾病。看似轻微的麻木刺痛,如不及时用药或手术解压,很有可能造成手部肌肉萎缩畸形甚至终生残疾。临床医生很难对早期腕管综合征作出诊断,这就要依据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做出准确判断。
“糖尿病”作为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的病种,在其众多并发症中,周围神经病变无疑是最重的并发症之一。它表现为手套感,麻木刺痛,感觉障碍。
早期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可以通过药物调理改善的,但是晚期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终身的腿部残疾,甚至有截肢的风险。
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对糖尿病患者起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大中城市,肌电图早已成为老年人慢病体检的必检项目之一。对于一些一型糖尿病的年轻患者,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无疑是对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准确用药,确定病情轻重的不二选择。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对脑干和听神经受损或不明原因,造成的耳部听力下降或耳聋做出诊断。也可以对一些癔症和多发性硬化症做出准确诊断。
外伤trauma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对外伤后神经是否断裂,神经的损害程度,恢复程度。做出准确判断。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
患者常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对称性的四肢无力,吞咽困难,手套感袜子感,小腿肌肉压痛。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为吉兰巴雷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Toxicperipheralneuropathyinalcohol
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如果近期常常感到有肢体的麻木刺痛,烧灼感,那么很有可能是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长期如此,可能会使患者肌肉萎缩,产生一系列感觉温觉障碍。
维生素B6过量,抗肿瘤药物,重金属中毒。都会对周围神经造成伤害。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对这些对神经损害的程度做出明确诊断。
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评定中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作为一种客观准确评定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检测技术,近几年在脑卒中评定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将sEMG用于脑卒中后手神经肌肉功能的康复评定已逐步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是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较手的精细动作容易恢复。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6个月,大约2/3的患者会遗留严重手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手的协同屈曲痉挛畸形,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疗效观测的依据。目前临床主要使用Fugl-Meyer评定、Chedoke-McMaster评分法、Lindmark评分法等评定手功能,虽然操作简单,但量化程度不高,且容易受到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
在医院康复医学科贾杰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上海电生理与康复创新战略联盟,医院、高校、研究所、康复企业,致力于各种手功能障碍多领域、跨学科、全方位的康复临床研究,并成立手功能康复临床基地——医院康复医学科。表面肌电对脑卒中后手功能的客观精确医院与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医用”实现的成果之一。
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是指神经肌肉系统在完成各种随意和非随意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经表面电极引导、放大、记录和显示所获得的一维电压时间序列信号。该信号源自大脑皮层运动区控制下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形成于众多外周运动单位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和,信号的振幅和频率等的特异性变化取决于关节肌肉活动水平、肌肉功能状态等生理性因素以及探测电极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等测量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有研究指出,应用sEMG信号可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神经肌肉功能,推测神经肌肉的病变性质。Malone等和Watanabe等已对sEMG测试神经肌肉功能的信度和效度予以肯定。因此,可用sEMG评价脑卒中患者手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
sEMG常用于评定手神经肌肉功能的参数主要包括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RMS)、平均肌电值(averageEMG,AEMG)、峰值振幅(peakamplitude,PA)等时域分析参数,以及平均功率频率(meanpowerfrequency,MPF)、中位频率(medi-anfrequency,MF)等频域分析参数。
脑卒中后手功能sEMG评定主要对协同屈曲畸形、痉挛肌肉共激活状态、双手镜像运动、康复疗效评定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协同屈曲畸形
Miller等通过临床研究,选择8例中重度偏瘫脑卒中患者和4名正常对照,用sEMG记录受试者在不同肩关节外展角度负荷下完成上肢上举运动时,指浅屈肌(FDS)和指总伸肌(EDC)的活动,证实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手指屈肌的共同收缩模式的存在,并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患手部的分离运动。
痉挛肌肉共激活状态
Lee等选择14例慢性脑卒中患者和4名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4例患者根据其临床功能评分,分为重度手功能障碍组(8例)和中度手功能障碍组(6例),利用sEMG记录受试者完成腕关节屈曲、伸展,手指伸展、侧捏,手抓握和手指尖捏6项等长收缩任务时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9块肌肉的激活模式,结果显示,不同任务间,肌肉激活模式的差异在重度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明显减低,也就是说重度手功能障碍的患者用相似的肌肉激活模式完成具有不同特点的任务,而中度手功能障碍患者完成不同任务的肌肉激活模式与对照组相似。该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手部多块肌肉之间协调收缩的自由度明显减低,减低程度与临床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双手镜像运动
脑卒中后双手镜像运动多指在患手做自主运动时,健侧手同源性肌肉同时出现非自主控制的动作。Seo选择7例手功能Chedoke-McMaster评分2~3分的慢性脑卒中患者,研究他们在用一侧拇指和食指完成夹捏物体动作时,另侧手的镜像运动特点。实验用sEMG记录患者双侧FDS、EDC、FDI和THE的活动,结果显示,当患侧手做夹捏动作时,非患侧手THE和FDI的镜像肌肉活动水平接近患侧手肌肉活动程度,但FDS和EDC的镜像肌肉活动水平只有患侧手肌肉活动程度的一半;当健侧手做夹捏动作时,患侧手的THE和FDI,以及FDS和EDC的镜像肌肉活动水平明显减弱。表明患者在用一侧手完成夹捏动作时,对侧手多块肌肉存在不同程度镜像肌肉活动,治疗师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手功能康复训练时,应该注意手的镜像运动,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其对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干扰。
康复疗效评定
deAraujo等将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肌电手套训练组(6例)和传统物理治疗组(6例),利用sEMG对其康复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肌电手套训练组患者手部所检肌肉的sEMG波幅均增加,而传统物理治疗组只有EDC的肌电活动增加,指出肌电手套是一种有效的手功能训练辅助装置。
sEMG以其无创、客观和便捷性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多个领域。sEMG在脑卒中患者手神经肌肉功能康复评定中的应用,国外已有少量文献报道,国内相关文献极少。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人们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
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并进行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初步诊断为尺神经损害,并让患者进一步行肌电图检查。
患者来到肌电图室后,肌电图室医生发现患者右手呈“爪形手”,小指、无名指不能伸直,伴小指、无名指麻木,提示右侧尺神经损害。
但同时医生发现患者除了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背侧肌、尺侧腕屈肌等尺神经支配肌肉萎缩以外,右手拇短展肌也存在萎缩,说明患者不是单纯的尺神经损害,正中神经也可能存在损害。
详细了解完患者病情以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肌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消失,尺神经运动传导CMAP波幅降低,右侧尺神经感觉传导SNAP波幅降低,右侧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传导消失;针极肌电图提示右侧第一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尺侧腕屈肌、拇短展肌呈神经源性损害。
综合以上结果,医生考虑患者为:右侧臂丛下干损害,且运动传导正中神经损害重于尺神经,感觉传导尺神经存在异常而正中神经则正常,结合此特点,医生考虑患者可能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此时,医生再追问患者病史,了解到患者同时合并有右上肢疼痛、麻木,且上肢上举时疼痛、麻木感加重。
为了寻找进一步诊断依据,医生又为患者进行了上肢外展试验,当患者将右上肢外展至90°时,患者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外展至°时,患者桡动脉搏动消失。结合患者病史、查体、肌电图检查结果,基本可以诊断患者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肌电图医生将检查结果与临床医生进行了仔细沟通,临床医生又为患者安排了颈部X线检查,发现患者第7颈椎横突过长,证实了肌电图的检查结果。最后,建议患者至手外科专科就诊,进行手术治疗。
请输入标题abcdefg
那么问题来了!!!
爪形手都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吗?
其实不然!爪形手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尺神经嵌压性疾病。当患者由于肘关节畸形,或者由于职业因素,肘部长时间处于屈曲位,肘管被拉紧而变狭窄,导致尺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受到损害,患者可表现为“爪形手”。
此外,由于局部骨折或外伤或腕部反复磨损,导致尺神经腕部损害,患者也可出现“爪形手”。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支配上肢的神经和血管在胸廓出口处受压而导致神经和血管损害的症候群,其最常见的原因是颈肋或第7颈椎横突过长。当血管受压迫时,患者出现压迫侧上肢脉搏减弱,而神经受压主要压迫臂丛下干,患者可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和手内肌无力、萎缩。
由于臂丛下干中的尺神经成分受损,患者出现小指、无名指不能伸直而呈屈曲状,形似爪形手,同时伴有小指和无名指尺侧半麻木。
但与单纯尺神经损害不同的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压迫臂丛下干时,臂丛下干中的正中神经成分也受损,患者同时会出现拇指不能外展,另外,臂丛下干中的前臂内侧皮神经成分受损,患者会出现前臂内侧麻木。
因此,当“爪形手”合并拇指外展不能、前臂内侧麻木、桡动脉搏动减弱时,应高度警惕胸廓出口综合征。
但是,由于单纯尺神经损害和胸廓出口综合征存在相似之处,且患者有时会着重注意最明显的症状而忽略部分不适,导致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两种疾病,而两种疾病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肌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明确神经受损范围,发现亚临床的神经功能损害。因此,当出现“爪形手”时,应及时就诊,并完善肌电图检查,明确其真正原因,以便及早给予正确地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