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腱滑脱症nbsp一种容易误诊的
2016-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近日我科成功诊治一位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患者外伤后出现右踝关节活动,“弹响踝”感。医院就诊,按常规踝关节扭伤治疗后效果不佳。右踝持续存在弹响及卡压表现。于我科就诊后得到成功医治。
腓骨肌腱滑脱症是指腓骨肌腱从腓骨远端的腓骨沟滑脱,失去支撑轴点,产生外踝部疼痛、不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尽管腓骨肌腱不全脱位或完全脱位在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但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外踝扭伤而延误治疗,最终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而导致手术。Monteggia是首位描述腓骨肌腱滑脱症的学者。19世纪晚期,Blanulet和Gutierrez首先报道了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手术方法。大部分急性腓骨肌腱损伤都发生在运动如高山滑雪、网球、足球、橄榄球、滑冰和跑步等外伤后。急性腓骨肌腱滑脱症还多见于腓骨、距骨和跟骨骨折等高能量创伤后。临床上遇此情况一般首先想到骨与关节损伤,肌腱脱位很容易被漏诊。
1.临床特点①大多有踝关节扭伤史;②“弹响踝”:腓骨肌腱在发生滑脱时,常伴有弹响;③“弓弦现象”:腓骨肌腱滑脱后,在外踝前上方可触及条索状的肌腱,手法复位容易,但不易保持在整复位置;④激发试验:即足抗阻力背屈、外翻和外旋时发生疼痛;⑤如因外伤引起,常有外踝后方的瘀斑和肿胀,局部压痛症状;⑥X线片常为阴性,有时可见外踝后缘有小的撕脱骨片,CT检查的阳性率更高。
2.早期易误诊、漏诊①患者不重视,就诊不及时;②接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到位,重点检查有无骨折脱位,而忽视检查腓骨肌腱是否滑脱,或将本病误诊为韧带损伤;③没有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物理检查,“弹响踝”及“弓弦”现象为本病重要特征,CT检查对本病诊断有帮助;④“激发试验”可鉴别腓骨肌腱滑脱和踝关节扭伤。
3.损伤分类Oden将腓骨肌腱滑脱分为4类(图1):①上支持带松弛,腓骨肌腱位于腓骨及骨膜之间。这种类型占所有腓骨肌腱滑脱的50%以上;②外踝上的纤维软骨脊连同上支持带一并从腓骨上撕脱,腓骨肌腱由脊下滑脱;③上支持带连同纤维软骨脊在腓骨附着处撕脱骨皮质,腓骨肌腱滑脱;④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上支持带发生完全断裂,腓骨肌腱滑脱。
本例属于第3类损伤。
腓骨肌腱滑脱损伤分类示意图
(图中1为腓骨短肌腱,2为腓骨长肌腱)
本例患者,我科采用Watson-Jones治疗方案:运用在外踝表面做一骨-骨膜瓣,将其包裹腓骨肌腱,再与骨膜及软组织缝合,重建腓骨肌支持带。以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解决了患者疾患。
术前体查图片:
术中修复图片
外踝表面做一骨-骨膜瓣
将其包裹腓骨肌腱,与骨膜及软组织缝合
重建腓骨肌支持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