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崴脚引发大悲剧这起病例为所有
2021-8-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崴脚,占运动损伤的第一位,是日常运动生活中最常见的损伤,几乎无人幸免。接连几天的肿胀、疼痛是件痛苦的事,但更痛苦的是很多人第一次崴了之后,这只脚就会经常崴到(习惯性崴脚)。
我今天分享的病例,是崴脚引发的悲剧,“专业”崴脚18年,最终换掉踝关节!作为医生,从业多年来,髋、膝关节置换的病人接过不少,而因崴脚换掉关节,却是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这是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因踝关节置换术后制动一个半月,不能独立行走,到院进行康复治疗。
患者主诉:缘于18年前走路时曾不慎扭伤右脚,伤后右踝部间断疼痛,当时认为没啥事!养两天就好了,所以未做特殊处理。伤后的右脚却总是出现崴脚的情况,每年都会崴2到3次。两年前,右脚行走时开始出现疼痛、肿胀加剧,未做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且行走困难,医院就诊。
CT显示:右踝关节胫腓骨远端及距骨,骨质不规则,部分骨质缺损,关节面边缘增生、硬化,多发高密度赘生物,关节间隙变窄。
诊断: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右踝关节置换术。
治疗师:两年前就开始疼了,医院检查呢?
老爷子:唉!当时谁想到会这么严重啊!
老爷子的儿子在旁边也说话了:您当时要早说疼,医院看了,哪用花这么多钱换关节呢,您还用受这罪!
老爷子没说话。
其实,从老爷子脸上能看得出来,他是心疼子女工作忙,怕花钱!
治疗师: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康复呢?
老爷子:不知道啊!出院时,大夫就告诉回家活动脚腕子,多勾脚!压根儿不知道康复的事,这不,养一个多月了,还走不了道,去医院看,才知道需要康复这回事!
治疗师:您这一个多月在家都锻炼什么了?
老爷子:脚肿,就没敢多动,家里有个红外线烤灯,每天烤烤!
治疗师:您的关节是假体,属于金属材质,不能做加热的理疗!金属会迅速吸热,烫伤内部组织。(注:体内植入铁磁性强的假体不可以做加热类的理疗,核磁检查等。假体根据价格的不同,材质也各不相同。)
老爷子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看着老伴说“我说怎么一烤就觉得里边“滋啦滋啦”的烫呢!
康复评估:因术后长期制动导致,患侧下肢肌肉萎缩、腰背及臀部肌群萎缩,踝关节严重挛缩,踝关节活动度均0°(正常:背屈20°、跖屈45°、内翻35°、外翻35°),不能独立步行。
研究数据显示:
踝关节扭伤的患者中有40%会发展成为习惯性崴脚。
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为42%
约有47%的踝关节扭伤患者报告在相同的踝关节发生重复性扭伤。
在运动员人群中更为可怕,相关研究发现专业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复发率高达70—80%。
为什么会习惯性崴脚呢?
很多人都认为,关节扭伤后,损伤的韧带没有长好,韧带松弛,所以踝关节不稳了。
真正的原因并不止这么简单!
在人体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韧带上,布满了大量的本体感受器。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感觉,它可以感受我们肌肉、肌腱、韧带的张力变化,以及关节伸展程度,空间位置变化(本体感觉),将信息反馈给大脑,使人体感受到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运动的变化等。调节肌肉运动,参与保护稳定,避免受伤。
例如:
掏耳朵我们不会把耳朵捅破!
擦屁股不用看,也可以精准地找到位置!
当我们受伤后本体感受器也会跟着受损,这种功能就会下降,导致人体对外界的刺激不能做出及时的保护,从而发生再次损伤。
所以,40%韧带松弛+60%本体感觉受损=习惯性崴脚
对本体感觉的轻视甚至忽视,是国内踝关节不稳患者众多原因之一。
一个普遍的现象:
刘翔、姚明,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伤后都会选择去国外治疗,难道国内的医生做不了那点小手术?
我国优秀骨科医生手术水平国际顶尖,
但国内却没有与手术相匹配的康复医疗水平,
所以手术做的再好,
与手术同等重要的康复跟不上,
最终效果也不会太好,
这也是造成老爷子术后,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不能独立步行的主要原因!
崴脚运动训练指南
崴脚、扭伤急救,记住五个关键词
制动:停止走动,静止休息,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冰敷:局部降温,减轻渗出、肿胀、疼痛,缓解肌肉痉挛及炎症反应。(无冰可用凉水代替,冰下隔衣物避免冻伤,每次15~20分钟。24小时内不可热敷、揉搓、活动等)
加压: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例:丝袜),适当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减轻肿胀,过度加压会加重肿胀、缺血。
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增加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就医:及时就医!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
这些人医生:不要存在科室“门户之见”,所有的医者都是服务病人的,都希望每一位病患能够早日康复。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如果患者手术后需要康复治疗才能恢复的更好,请告诉患者!您少宣教一句,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影响后半生的功能障碍!子女:社会压力大,家庭责任重。在忙于挣钱之际,请多关怀自己的父母。父母有一些小毛病,自己都会先扛着,不愿和咱们说,直到严重了才会“张嘴”!这就需要咱们做儿女的平时多去观察他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悲剧发生!卫生系统领导:康复医学作为四大医学之一。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临床中很多病种(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术后、关节置换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都需要早期活动,进行功能锻炼,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医院,存在病房周转率的问题。很多需要康复的患者,一周就需要出院,只能选择门诊康复!往往这类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医院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无形中加大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很多病人,就此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机,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大大降低了后半生的生活质量!
早在年卫生部就发布了相关文件。
医院应当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其它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为患者转入社区或康复机构做好准备。
医院与一级社区或专业康复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使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能得到适宜的康复医疗服务。
至今为止,此项工作落实的有始无终!
个人认为关键因素有:
1、病人关系到院内、科室、个人收入问题,医院拉病人、抢病人现象严重。
2、医院对康复科建设,落实力度不同。除医院外,医院的考核中,康复医疗也是重点考核的一部分。一些单位,建立康复科室纯粹就是应付检查。康复科,形同虚设!
请完善医院康复科室建设,加强对医院专项检查力度,促进康复医疗发展,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位患者身边!
所有人:请不要忽视小疾病,小疾病也能造成大危害!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才是明智之选,小疾病请及时就医。(供稿:康复录;作者:医路向前大龙;ID:gh_21b)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健康人生拒绝悲剧,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