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广场年仅17查出直肠癌,医生痛心
2021-3-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这么重的伤,你见过吗?
年8月16日上午9点多,正是静点高峰期,大家都在忙碌着,这时,就听走廊里有人大喊“快,快,快点来个大夫,手断了,手断了。”只见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被几个人搀扶着,左手被一块带血的毛巾盖着,刘壮主任和刘冠超副主任赶紧从医生办公室跑出来,将患者带到处置室进行妥当处置。
1
该患者自述左前臂被农机绞伤,左手被绞断,疼痛难忍,患者左前臂中远段水平完全断离畸形,创缘挫烂不整,出血多,污染重,见大量农作物存留于创面上,部分碎骨块存留,神经血管束、肌腱及肌肉断端撕脱。
两位主任当机立断,决定马上为患者进行断肢再植手术。但患者及家属以为接不上,就没有把断肢带来,刘主任赶紧让家属回去取断肢,并通知护士做好术前准备。采血、做心电、留置导尿、术前备血。经过5个半小时的手术,患者的断肢接上了。在术中,为患者接活手部、腕部神经及血管20余条,并做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等,正是在医生们娴熟和精湛的技术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见内接上断肢,保住手臂。
患者于当天晚上17点多,从手术室返回病房,手是接上了,但是如果血运不好很有可能坏死,所以术后10天是关键。刘壮、刘冠超俩位主任每天查房,询问患者情况,为患者换药,检查伤口有没有感染,及愈合情况。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患者的左手恢复的良好,现已下床活动。
专家介绍
刘壮,手足烧伤外科主任,吉林省手外科及烧伤外科学会委员。对手显微外科及烧伤外科的诊治有独特专长,已处置手足外伤患者数千例,成功完成多例断指再植、断肢再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手术、拇指再造及周围神经常见损伤的修复手术、四肢血管损伤的修复手术及大面积烧伤微粒皮及烧伤晚期功能重建整形术等。填补了四平市手外科及显微外科的多项空白。
了解更多健康资讯,点击下方 接诊医生、中山六院外六科医生练磊询问了患者的家族史,并马上为患者进行了肛门指检,发现肿瘤下缘距肛缘不到2cm,环绕直肠约3/4周。这么低位的肿瘤,能否保得住肛门?这名患者才17岁,太年轻了。
实施根治术保命
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造瘘
经过多学科讨论以及跟患者及家属商量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持续3个半小时,术中出血量仅有50ml,即便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专业角度而言,这已经是一台“近乎完美”的手术,但医生却仍倍感遗憾,因为肿瘤离肛沿非常近,不足2cm,为了将肿瘤切除干净“以绝后患”,只能无奈选择为患者进行腹壁结肠造瘘。结束漫长的手术后,看到这位患者这么年轻就需要带瘘生存,医生心痛地跟团队成员说,“希望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经过直肠癌根治术以及造瘘术后,小辉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考虑到患者年纪小,而且面临升学,术后医生及其团队尽量对他进行安慰与恰当引导,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瘘后,情绪还是较为稳定。每天查房时,总是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回去上学。目前,小辉化验指标均正常,已经顺利出院。医生发朋友圈警示
不要等癌症晚期才追悔莫及
“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练磊带着惋惜的心情发下这条朋友圈,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要等待中医院确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医生介绍,小辉并没有家族直肠癌病史,结合手术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考虑还是散发的直肠癌,经过半年的症状后,确诊时肿瘤已发生局部浸润,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显示肿瘤已经侵犯了控制肛门的横纹肌。他表示,直肠癌虽危害大,但早期诊断正确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医生强调: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大便变形...以上这些疑似症状,若出现1-2项,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日常的生活饮食习惯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饮食”习惯:不再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避免饮食过量。“生活”习惯: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劳逸结合。“排便”习惯:重视便意,不强忍大便,不久蹲厕所。“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及情绪稳定,避免躁怒、过度悲观忧虑等不良情绪。哪些人是肠癌高危人群?
如何进行排查?肠癌有哪些早期信号?
肠道疾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来源:光明网(ID:gmw_),综合
人民日报、广州日报、丁香医生、健康时报等本期编辑:崔鹏、杨翘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