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倒计时31天,每日一练

2021-4-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设置完毕截图发送到后台,送医师笔试题库)

1、胚胎发育中对脑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是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P)TH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在胚胎期,TH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的生长和髓鞘的形成,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等。TH能与GH协同调控幼年期的生长发育。TH可刺激骨化中心发育成熟,加速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TH缺乏将影响GH正常发挥作用,导致长骨生长缓慢和骨骺闭合延迟。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患儿出生时的身长可基本正常,但脑的发育已受累。一般在出生后数周至3~4个月后这些患儿才表现出明显的智力迟钝和长骨生长迟滞。此外,TH还能提高组织细胞对IGF-1的反应性,也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

答案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选D)。性激素主要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青春期骨骼生长;促进骨骺闭合;此外雄激素还具有促进肌肉增长的作用(不选A)。胰岛素主要作用为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促进胎儿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不选B)。生长激素对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作用最为显著(不选C)。

2、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代谢异常

A、负氮平衡

B、低钙血症

C、垂体性糖尿

D、高胆固醇血症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GH对糖代谢的影响多继发于其对脂肪的动员。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可抑制骨骼肌与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葡萄糖消耗,使血糖水平升高,表现为“抗胰岛素”效应。GH也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升高血糖。GH分泌过多时,可造成垂体性糖尿。

答案解析

GH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升高血糖。GH分泌过多时,可造成垂体性糖尿(选C)。GH对蛋白质代谢的总体效应是促进合成代谢,主要促进氨基酸向细胞内转运,并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加蛋白质含量。GH能加速软骨、骨、肌肉、肝、肾、肺、肠、脑及皮肤等组织的蛋白质合成。GH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效应与其促进生长的作用相互协调,故为负氮平衡错误(不选A)。GH可能通过诱导前软骨细胞由静止期向增殖期转化,以及提高软骨细胞对IGF-1的应答而调节骨的生长,并非造成低钙血症(不选B)。GH可促进脂肪降解,为脂解激素。GH可激活对胰岛素敏感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提供能量,最终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消耗胆固醇(不选D)。

3、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生理活动是

A、瞳孔散大

B、汗腺分泌

C、糖原分解

D、胰岛素分泌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在外周,骨骼肌运动神经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多数小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舒血管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根据药理学特性,胆碱能受体可分为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受体(N受体)两类,在外周,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汗腺细胞和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如M2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M3和M4受体存在多种平滑肌;M4受体还见于胰腺腺泡和胰岛组织,介导胰酶和胰岛素的分泌。M受体激活时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内脏平滑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这些作用统称为毒蕈碱样作用。

答案解析

有些器官没有副交感神经支配,如皮肤和骨骼肌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和肾脏只有交感神经支配,汗腺分泌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生理反应(不选B)。大部分副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汗腺细胞和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肌与虹膜环行肌,引起瞳孔缩小(不选A),M4受体见于胰腺腺泡和胰岛组织,介导胰酶和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选D)、糖原分解减少(不选C)。

4、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树突

B、胞体

C、轴突始段

D、轴突未梢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整合、传导和传递信息。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轴突始段主要负责产生动作电位,也参与信息整合;轴突负责传导信息;突触末梢则负责向效应细胞或其他神经元传递信息。

答案解析

各类神经元的大小和形态尽管相差很大,但都具有特征性的突起,即树突和轴突。轴突起始部分一般略为粗大,且无髓鞘包裹,称为始段。轴突末段分成许多分支,完全无髓鞘包裹,称为神经末梢。在功能上,胞体和树突通常是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的部位(不选A、B),轴突始段主要负责产生动作电位(选C),也参与信息整合,轴突负责传导动作电位,而突触末梢则是负责向效应细胞或其他神经元传递信息(不选D)。

5、人体进行加速度运动时,出现眼震颤,感受刺激的器官是

A、耳蜗

B、球囊

C、椭圆囊

D、半规管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眼震颤(nystagmus)是指身体做正、负角加速度运动时出现的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一种。在生理情况下,两侧水平半规管受到刺激(如绕身体纵轴旋转)时可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上半规管受到刺激(如侧身翻转)时可引起垂直方向的眼震颤,后半规管受到刺激(如前、后翻滚)时可引起旋转性眼震颤。

答案解析

眼震颤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一种,在生理情况下,两侧水平半规管受到刺激(如绕身体纵轴旋转)时可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上半规管受到刺激(如侧身翻转)时可引起垂直方向的眼震颤,后半规管受到刺激(如前、后翻滚)时可引起旋转性眼震颤。故眼震颤的感受器官为半规管(选D),耳蜗是位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不选A);球囊,又称“球形囊”,属内耳膜迷路的一部分。囊内有内淋巴液,与椭圆囊、蜗管相通。前壁有一处黏膜增厚,形成斑状隆起称球囊斑。囊斑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或直线加速、减速运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改变时,因重力的影响,耳石膜下垂,牵拉毛细胞纤毛,使之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经前庭蜗神经传向脑,产生位觉和变速感觉,但不产生眼震颤(不选B);椭圆囊属内耳膜迷路的一部分,囊内有内淋巴液,与球囊、膜半规管相通。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或直线加速、减速运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改变时,由于重力的影响,耳石膜下垂,牵拉毛细胞的纤毛,使之兴奋并产生神经冲动,经前庭蜗神经传向脑,产生位觉和变速感觉,不产生眼震颤(不选C)。

6、对NaCl不通透而对水通透的肾小管是

A、髓袢降支细段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远端小管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1)髓袢降支细段对溶质的通透性很低。这段小管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基底外侧膜存在大量AQP1,促进水的重吸收,使水能迅速地进入组织液,小管液渗透浓度压不断地增加。(2)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和Cl-易通透,NaCl不断通过被动的易化扩散进入组织间液,小管液渗透浓度逐渐降低。(3)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厚,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对Na+、K+和Cl-具有主动重吸收作用。远曲小管:在远曲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存在Na+-Cl-同向转运体(Na+-Cl-cotransporter,NCC),主动重吸收NaCl,小管液中的Na+和Cl-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Na+由钠泵泵出(图8-10A)。噻嗪类(thiazide)利尿剂可抑制NCC,产生利尿作用。(4)远曲小管对水仍不通透,因而随着NaCl的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继续降低。

答案解析

髓袢降支细段的钠泵活性很低,对溶质的通透性很低,因此对Na?也不易通透,但这段小管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基底外侧膜存在大量AQP1,可促进水的重吸收,对水通透性较高(选A);髓袢升支粗段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对Na+、K+和Cl-具有主动重吸收作用(不选B);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而对Na?和Cl?却易通透,NaCl不断通过被动的易化扩散进入组织间液扩散入组织间液(不选C);在远曲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存在Na+-Cl-同向转运体(Na+-Cl-cotransporter,NCC),主动重吸收NaCl,小管液中的Na+和Cl-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Na+由钠泵泵出(不选D)。

7、下列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

C、肾小囊静水压下降

D、滤过平衡移向入球端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有效滤过压由下列因素决定,即:(1)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促使超滤液生成的力量。(2)肾小囊内压:对抗超滤液生成的力量。(3)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对抗超滤液生成的力量。(4)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促使超滤液生成的力量。但在正常条件下,肾小球滤过液蛋白质浓度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答案解析

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超滤过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和滤过平衡的血管长度等,当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不选A)。用微穿刺方法获取肾小囊腔超滤液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肾小囊内液体的成分,除蛋白质外,其余成分如葡萄糖、氯化物、无机磷酸盐、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浓度与血浆非常接近,渗透压及酸碱度也与血浆非常接近。因此认为肾小球滤液是血浆的超滤液,故血浆晶体渗透压对其基本无影响(不选B),肾小囊静水压降低时,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高(选C)。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的有效滤过压并不相同,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压越高,这主要是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在不断改变,当毛细血管血液从球小动脉端流向出球小动脉端时,由于不断生成超滤液,血浆中蛋白质浓度便逐渐升高,使滤过的阻力逐渐增大,因而有效滤过压就逐渐减小。当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时,有效滤过压降为零,称为滤过平衡(filtrationequilibrium),此时滤过便停止。由此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只有在入球小动脉端到出现滤过平衡处才能滤过。出现滤过平衡处距入球小动脉端越近,能滤过形成超滤液的毛细血管越短,总有效滤过面积越小,肾小球滤过率越低。相反,滤过平衡点越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能够滤过的毛细血管越长,肾小球滤过率就越高。滤过平衡点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时,小球滤过率降低(不选D)。

8、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换成体热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

C、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

D、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在进行物质的跨膜主动转运,产生生物电活动,腺体的分泌、递质的释放以及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等过程中,除骨骼肌收缩做一定量的机械功(简称外功)外,其他所利用的能量最终都将变为热能,产生的热能除用于维持体温,主要由体表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去,较少部分通过呼出气、排泄物等被带出体外。

答案解析

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能量,其中50%以上直接转化为热能,热能是最低形式的能,不能再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主要用于维持体温。在进行物质的跨膜主动转运,合成组织细胞成分,各种功能的蛋白质(不选B),产生生物电活动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选A),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不选C)、递质的释放以及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等过程中,除骨骼肌收缩做一定量的机械功(简称外功)(选D)外,其他所利用的能量最终都将变为热能,而肌肉收缩时对外界物体做一定量的机械功将最终不能转化为体热。

9、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原因

A、含丰富的脂肪酶

B、含大量HCO3-

C、胆盐的肝肠循环

D、胆盐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正确答案D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1)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均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肠液中,因而可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2)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小肠绒毛表面覆盖有一层不流动水层,即静水层,脂肪分解产物不易穿过静水层到达肠黏膜表面而被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脂肪分解产物,如脂肪酸、一酰甘油等均可掺入由胆盐聚合成的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的混合微胶粒(mixedmicelle)。混合微胶粒则很容易穿过静水层而到达肠黏膜表面,从而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胆汁的这一作用,也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3)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黏膜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irculation)。返回到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称为胆盐的利胆作用。

答案解析

胆汁是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而含有丰富脂肪酶和大量的HCO??的消化液为胰液(不选A.B)。胆盐的肠-肝循环的作用是促进胆汁自身分泌(不选C)。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等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因此,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作用是胆盐对脂肪的乳化作用(选D)。

10、下列关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存在明显的解剖学结构

B、使静息时食管下段腔内压高于胃内压

C、食管蠕动波到达时张力下降

D、食管通过后张力增高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食管下端近胃贲门处虽然在解剖上并不存在括约肌,但此处有一段长3-5cm的高压区,此处的压力比胃内压高5-10mmHg。在正常情况下,这一高压区能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类似括约肌的作用,故将其称为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当食物进入食管后,刺激食管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食管下括约肌舒张,允许食物进入胃内。食团进入胃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恢复其静息时的张力,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答案解析

食管下括约肌是指食管下端近胃贲门处有一段长3-5cm的高压区,此处的压力比胃内压高5-10mmHg,在正常情况下,这一高压区能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起类似括约肌的作用,但在解剖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括约肌结构(A错,选A),静息时,此处的压力比胃内压高(不选B)能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当食物进入食管后,刺激食管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食管下括约肌舒张,即张力下降(不选C),允许食物进入胃内,当食团进入胃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张力增高至其静息时的张力(不选D)。

11、CO2在肺部排出比率最高的血液运输形式

A、氨基碳酰血浆蛋白

B、物理溶解的CO2

C、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D、氨基甲酰血浆蛋白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血液中所含的CO2约5%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其余约95%则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bicarbonate,HC03-,约88%)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arbaminohemoglobin,HHbNHCOOH或HbC02,约7%)。虽然以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CO2仅占CO2总运输量的7%,但在肺部排出的CO2中却有大约17.5%是从氨基甲酰血红蛋白释放出来的。

答案解析

血液中所含的CO2约5%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其余约95%则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bicarbonate,HC03-,约88%)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arbaminohemoglobin,HHbNHCOOH或HbC02,约7%),并无氨基碳酰血浆蛋白、氨基甲酰血浆蛋白两种形式(不选A、D)。其中,溶解的CO2的释出量占7.5%(不选B),碳酸氢盐形式的CO2的释出量占75%,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的CO2的释出量占17.5%(选C)。

12、关于血管紧张素II升高血压的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接使微动脉收缩

B、使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

C、使交感肾上腺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加强

D、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AngⅡ的生理作用:血管紧张素中最重要的成员是AngⅡ,其生理作用几乎都是通过激动AT1受体产生的。主要包括:①缩血管作用。AngⅡ可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也能使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②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AngⅡ可作用于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的突触前AT受体,通过突触前调制作用促进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AngⅡ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神经元,使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加强;并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④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AngⅡ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参与机体的水盐调节。

答案解析

血管紧张素II的生理作用包括:(1)缩血管作用:可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不选A);(2)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即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不选D);(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血管紧张素II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神经元,使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加强(不选C);并促进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增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4)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AngⅡ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参与机体的水盐调节。并非使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B错,选B);

13、临床上在体内和体外均可发挥抗凝血的物质是

A、肝素

B、草酸钾

C、华法林

D、前列环素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78)肝素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但在缺乏抗凝血酶的条件下,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弱。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可结合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TFPI释放,使血浆TFPI水平升高,因此肝素在体内体外均可发挥抗凝作用,且肝素在体内的抗凝作用强于在体外的作用。肝素在体内、体外均能立即发挥抗凝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

答案解析

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可结合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TFPI释放,使血浆TFPI水平升高,因此肝素在体内体外均可发挥抗凝作用,且肝素在体内的抗凝作用强于在体外的作用(选A)。草酸钾大量入血会引起高血钾,故一般不用于体内抗凝(不选B)。华法林为维生素K拮抗剂,可抑制FⅡ、FⅦ、FⅨ、FⅩ等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仅在体内发挥抗凝作用(不选C)。前列环素(PGI2)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参与体内抗凝血过程(不选D)。

14、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关键因素是

A、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

B、横管膜上T型钙通道激活

C、胞质内Ca2+浓度的瞬时增高

D、肌质网膜上ryanodine受体激活磷酸化

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49)JSR膜中嵌有钙释放通道(calciumreleasechannel)或称雷诺丁受体(ryanodinereceptor,RYR),其分布与T管膜或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L-typecalciumchannel)相对应。(第九版生理学P50)在舒张状态下,横桥的ATP酶活性分解与之结合的ATP产生能量使上次扭动过的横桥复位,横桥同时与ADP和磷酸结合而处于高势能和高亲和力状态。(第九版生理学P51)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在横纹肌,由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引发的收缩,涉及如下基本步骤:①T管膜的动作电位传导: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T管膜传至肌细胞内部,并激活T管膜和肌膜中的L型钙通道。②JSR内Ca2+的释放:肌膜的去极化,在骨骼肌可通过构象变化触发钙释放机制(图2-32A),在心肌则通过钙诱导钙释放(calcium-inducedcalciumrelease,CICR)机制(图2-32B),使JSR内的Ca2+顺浓度差释放到胞质中,胞质内的Ca2+浓度由静息时的0.1umol/L水平迅速升高百倍以上。③Ca2+触发肌丝滑行:胞质内Ca2+浓度的升高(C)促使Ca2+与TnC结合而触发肌肉收缩。④JSR回摄Ca2+:在骨骼肌,胞质内增加的Ca2+几乎全部经激活LSR膜中的钙泵而被回摄进SR中,而心肌胞质内的Ca2+大部分经LSR膜中的钙泵活动被回收,尚有10%-20%的Ca2+则由肌膜中的Na+-Ca2+交换体和钙泵排至胞外。胞质中Ca2+浓度降低则导致肌肉舒张,可见肌肉舒张的过程亦耗能。

答案解析

Ca2?浓度的迅速升高可诱发肌肉收缩(选C),Ca2?浓度的迅速下降则与肌肉的舒张过程有关。肌球蛋白轻链参与组成横桥,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时,肌肉处于舒张状态;当肌肉发生收缩时,横桥与ADP和无机磷酸解离(不选A)。位引起骨骼肌收缩有关的是T管膜或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而不是横管膜上T型钙与动作电通道的激活(不选B)。肌质网膜上ryanodine受体激活引起肌质网内大量Ca2?的释放,并不直接引起骨骼肌收缩(不选D)。

15、下列关于生理学稳态的概念,错误的是

A、限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状态

B、内环境稳态处于一定的波动范围内

C、稳态是机体自身调节的结果

D、稳态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生理学P9)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如果内环境的理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急骤变化,超过机体本身调节与维持稳态的能力,则机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稳态的维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解析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稳态并不是一个稳定状态,而是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选A),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不选B)。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不选C),如果内环境的理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急骤变化,超过机体本身调节与维持稳态的能力,则机体的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高热、低氧、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损害细胞功能,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维持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不选D)。

男性,28岁,右前臂刀割伤半小时来诊,垂腕,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

16、可能损伤的神经是

A、桡神经

B、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尺动脉

17、下列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探查修补术

B、肌腱、血管探查

C、前臂骨筋膜室减压术

D、伤口清创术

16、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外科学P)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后方至肱骨中、下1/3交界处外侧紧贴骨面,该处骨折时容易引起桡神经损伤,表现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后障碍及手背桡侧(虎口区)感觉异常。典型的畸形是垂腕。

答案解析

患者前臂刀割伤后出现垂腕畸形,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具有桡神经损伤的典型表现,因此考虑为桡神经损伤(选A)。尺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3、4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不选B)。尺动脉损伤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表现(不选D)。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和手的桡侧半感觉障碍,特别是示、中指远节感觉消失。(不选C)。

17、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外科学P)开放性损伤:可根据损伤的性质、程度和污染情况决定手术时机。包括一期修复,即伤后6~8小时内即行手术,适宜污染轻的切割伤,并且具备技术和设备条件;延期修复,伤后2~4周,适宜未行一期修复神经,且伤口无感染者;二期修复为伤后2~4个月,适宜于伤口曾感染或火器伤、高速震荡伤,其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不易确定。此外,对辗压伤和撕脱伤所致的神经缺损,断端不整齐,不能缝合且难以估计损伤范围,在初次手术时,应将神经断端与周围组织固定,以防回缩,利于二期修复。

答案解析

患者前臂刀割伤后出现垂腕畸形,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考虑诊断为桡神经损伤。患者无骨筋膜室综合症表现(病肢感觉异常、被动牵拉受累肌肉出现疼痛、肌肉在主动屈曲时出现疼痛、筋膜室即肌腹处有压痛),无需前臂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选C)。神经探查修复术可恢复神经连续性,保留神经的功能(不选A)。肌腱血管探查可探查肌腱、血管损伤,并可同时进行修复(不选B)。伤口清创术为基本处理措施,有利于损伤的愈合修复(不选D)。

男性55岁,腰痛三个月,L4~L5水平棘突间压痛,双下肢无畸形,肌力正常,双侧膝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深浅感觉对称、正常,鞍区痛,触觉减退。

18、首选治疗

A、微创髓核摘除术

B、椎板切除减压术

C、非手术治疗

D、椎板减压加锥弓根钉内固定术

19、本病与腰椎管狭窄进行鉴别诊断的要点是

A、下腰痛

B、持续跛行

C、症状多,阳性体征不明显

D、鞍区感觉异常

20、首选检查是什么

A、X线

B、MRI

C、CT

D、脊髓造影

18、正确答案A

教材提炼

(第九版外科学P)手术适应证:①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②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应按急诊进行手术;③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2)手术方法:①传统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以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②显微外科腰椎间盘摘除术:利用显微镜辅助手术,行椎间盘摘除。③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最初有经皮髓核切吸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的微创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以及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等。近年来以PELD为代表的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④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手术适应证尚存在争论,选择此手术须谨慎。

答案解析

患者55岁男性,腰痛三个月,L4~L5水平棘突间压痛(提示病变累及坐骨神经),跟腱反射未引出,鞍区痛(提示病变累及马尾神经),考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神经受累表现,具有手术指征(不选C)。手术首选微创髓核摘除术,因为损伤较小,恢复较快(选A)。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切除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损伤较大,不作为首选(不选B、D)。

19、正确答案C

教材提炼

(第九版外科学P)腰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症是指多种原因所致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的狭窄,并使相应部位的脊髓、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的病变。临床上以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受压症状为主要表现,以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点。主诉症状多而阳性体征少。结合CT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答案解析

患者55岁男性,腰痛三个月,L4~L5水平棘突间压痛,跟腱反射未引出,鞍区痛,考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与本病相比较,主诉症状多而阳性体征少,症征不符合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选C)。持续跛行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不选B),下腰痛、鞍区感觉异常在两者中均可出现(不选A、D)。

20、正确答案B

教材提炼

(第九版外科学P)MRI:能清楚地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的图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极大帮助。MRI可以全面地观察各椎间盘退变情况,也可以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及位置,并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答案解析

患者55岁男性,腰痛三个月,L?~L?水平棘突间压痛(提示病变累及坐骨神经),跟腱反射未引出,鞍区痛(提示病变累及马尾神经),考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检查首先考虑MRI(选B)。X线仅可看到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狭窄等间接征象。部分病人可见纤维环钙化、骨质增生、关节突肥大、硬化等退变的表现,对腰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损伤诊断显示不清晰、定位不准确,不作为首选检查(不选A)。CT对于软组织及神经病变的观察不及磁共振(不选C)。脊髓造影为有创检查,并发症多,不作首选检查(不选D)。

(点击右下角在看,截图至后台获取医学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zz/99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