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滨课堂疫情通识课Vol1缓解
2020-10-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3
月
2
日
周
一
疫情通识课Vol.1
缓解“宅妈手”
滨滨有妙招
今日医师小档案
蔡丽莎主治医师
石狮市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康复科科主任
科室特色:
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运动治疗
颈腰椎关节骨病的康复治疗
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早期干预
宝妈们,
↓↓下方有更加详细的课堂笔记哦,
如果通过自我休息调整,
疼痛还不能好转,
记得来石狮市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康复科找蔡丽莎医生哦!
课堂笔记
宅家抱娃时间长,
姿势不太对,
没几天就患上了“妈妈手”。
不只熊黛林,不少艺人当了妈妈之后都饱受“妈妈手”的折磨。比如S.H.E的Ella,带娃两个月也患上了“传说中的妈妈手”,并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晒出了自己贴着胶布的手。
真的不是女明星矫情,身边很多普通妈妈也同样被“妈妈手”困扰着,动动手指都疼得很。抱娃抱得手都伤了,当妈的也真是不容易。照顾宝宝的同时,咱们老妈子自己的身体也得保护好呀。
什么是妈妈手?
01
那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妈妈手”呢?“妈妈手”的专业名称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发生在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的慢性炎症。
手部腱鞘炎以前是经常劳作的妈妈们易患的一种病;同时产后哺乳期的妈妈,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长期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或者抱孩子姿势不对,或者工作中大部分动作都需要拇指和手掌配合完成,肌腱与腱鞘处反复摩擦造成慢性损伤;因发病人群特殊,故而称为“妈妈手”。在抱孩子、提重物、干家务的时候,甚至只是做些轻微的伸、屈、捏、握都会感到疼痛不舒服。
其实这个病并不是妈妈的专利,许多帮忙带小孩的老人也容易得。另外像办公室白领、厨师之类的人,长时间保持手腕和大拇指同一姿势(码字、用手机、颠勺等),也会出现“妈妈手”。
那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得“妈妈手”呢?
当你发现你的拇指根部变的红肿、有压痛;当你感到转动你的手腕疼痛;当你想拧毛巾、握笔、握拳时,带来拇指底部到手腕的疼痛;当你费尽力气去动你的手的时候,发现拇指不灵活或出现卡顿现象……没错,你可能是有妈妈手了!
我们也可以用握拳尺偏试验,测测看自己是否有妈妈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跟着下图动动手:
如果你有妈妈手,这个小测试就会让你感觉很疼。得赶紧引起注意了,不重视的话疼痛感会越来越强,继续过度使用拇指手腕,还有可能造成肌腱粘连、萎缩,从而引起永久性的局部行动不便。
得了妈妈手怎么办?
02
得了妈妈手,最重要的还是休息!休息!休息!让拇指手腕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放松,再配合一些保护和缓解疼痛的小方法,让受伤的地方快快恢复好。
●少抱娃少干活少玩手机
如果妈妈得了腱鞘炎,应该尽量少抱孩子少干家务,尤其是少用患病的那只手。
让宝宝在地上多爬爬,能锻炼宝宝的肌肉和身体协调性,妈妈也不会累着。如果一定要抱,我们可以以另一只手为主,受伤的那只手就尽量肘部用力。
短期内,家务能不干也别干了,衣服丢进洗衣机洗洗,地等老公回来再拖,有其他家人帮忙就更好啦。如果只有自己带娃,家里乱就稍微乱点先吧,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还是最重要的。
还有呢,手机也尽量少刷啦。滑触屏这个动作会导致已经受伤的肌腱疼痛加剧,并且延迟恢复哦。
●戴夹板
如果你总是会不自觉地使用拇指和手腕,那可以佩戴一种特殊的从前臂到拇指的夹板,叫做拇指穗形夹板。这种夹板固定了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能让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得到休息。
●锻炼
另外呢,合理的运动属于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保持肌肉运动,还能松解关节软组织粘连。妈妈们可以适当做做腕关节运动——度转动手腕,动作轻缓些,不要太用力。
●热敷
妈妈手是一种慢性炎症,我们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来促进伤处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肿缓解疼痛。
●用药
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西乐葆等)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如果经过休息缓解不明显,那就看医生吧,别把小伤拖成大病哦!
怎么预防妈妈手
03
别让“妈妈手”找上门,预防还是最关键的。抱娃用错力、做事总保持一个姿势,不好的用手习惯早改早好。
●换个姿势抱宝宝
看孙俪这样抱娃,宝宝的重量全都压在一只手腕上,手腕长时间维持这样一个状态,很容易会惹上妈妈手哦。
相反,像超哥这样,双手抱娃,利用上肘部分担宝宝的一部分重量,两侧手臂交替,会更舒服些。
我们还可以用背带背娃,解放双手,让妈妈更轻松哦。
●别让双手过度疲劳
如果你在抱宝宝,或者做家务时,感到手腕酸胀、有点累了,一定一定要及时停下来休息休息。甩甩手啊,转转手腕啊,让双手放松放松。干家务的时候可以多换换姿势,别总用一个姿势重复手部动作。总之,别累到自己的双手。
如果自我调整以后还不能好转,
医院就诊哦!
供稿:应急办公室吴莎莎
审核:卢锦双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