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炭药rdquo止血,这
2021-7-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导读:今天学习炭药止血的历史渊源、各朝各代的具体应用以及夏小军先生的临床经验。
炭药止血,是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特色之一。
其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出血者燔发”的记载;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至元代,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著名的十灰散就是该书的代表方剂之一。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和唐容川《血证论》中均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并在张仲景“烧灰存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炒炭存性”的要求,从此,炭药止血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很有特色,并沿用至今。
余临证时亦善用炭药止血,体会如下。
01止血用炭药,存性须掌握
炭药有炒炭与煅炭之别。
所谓炒炭,是指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又称炭黑色),内部棕褐色或深褐色(又称老黄色)为度。
这样就使药物一半炭化,不能灰化;另一半存性,而且能尝出药物固有的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生地炭、地榆炭、槐角炭、荆芥炭等。
所谓煅炭,系指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燃烧,煅至炭化,防止灰化,如血余炭、棕榈炭、荷叶炭等。
临床常用于止血的炭药有:凉血止血的地榆炭、槐角炭、茅根炭、大蓟炭;收敛止血的棕榈炭、侧柏炭、藕节炭;化瘀止血的蒲黄炭、茜根炭、血余炭;
温经止血的艾叶炭、炮姜炭;清热凉血的生地炭、丹皮炭、栀子炭、黄芩炭、金银花炭;祛风止血的荆芥炭、防风炭;
理气止血的枳壳炭、橘皮炭;涩肠止血的乌梅炭、诃子炭;补血止血的熟地炭、当归炭以及泻火化瘀的大黄炭等。
炭药止血,其理有二:一是水为黑之色,血色红赤,逢黑必止,取其水克火之义;二是烧炭存性,保持药物原有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药物炒炭之后,虽然其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等性能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原有主要作用或某一方面的作用未发生变化,此所谓“存性”。
例如黄芩,生用味苦性寒,清热泻火力专,多用于热病邪入气营等;炒炭后味苦性涩,性微寒,清热止血力胜,多用于吐血、衄血等证,其清热之功犹存。
生大黄味苦泻下;炒炭后味苦微涩,长于止血行瘀,其化瘀之效仍在。
乌梅生用味酸生津、敛肺;炒炭后味酸微苦涩,长于涩肠止血,其收敛之性未减。
生荆芥主升浮,能解表祛风;炒炭后偏主沉降,能止血宁络,取其祛血分风邪之力。
槐角生用味苦性寒,泻热凉血力胜,多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衄;炒炭后味苦微涩,性偏平和,止血安络力强,多用于便血、痔血及崩漏等。
炒炭的目的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多数药物炒炭后微量元素呈下降趋势,鞣质含量多呈上升趋势,而鞣质在医疗上常作为收敛剂,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等作用。
例如,荆芥主含挥发油,炒炭后挥发油散失,生成的碳素可以止血,内服能使实验动物的出、凝血时间缩短;大黄炒炭存性后结合性大黄酸绝大部分均被破坏,而大黄酚及大黄素-6-甲醚的含量增高,故有止血之功等。
另据报道,药物炒炭后其理化性质虽产生了变化,但只要处理恰当,则无致癌危险;对于部分具有刺激性的药物还可缓和药性。
例如艾叶炒炭后辛散之性大减,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温经止血作用等。
此外,对于血余炭、棕榈炭而言,其生品不能入药,煅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而止血。
从上可见,炭药止血并非以“血见黑即止”一概而论,更重要的还在于“存性”。亦正如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说:“今药肆中止知烧灰则色变黑,而不知存性二字……”。见解深刻,不可不崇。
02用药不在多,方法宜灵活
尽管目前临床常用于止血的炭药只有20余种,但其用途确比较广泛,用法也非常灵活。
既用于各种血液病引起的出血,又用于其他疾病并发的出血,既可入煎剂,又可入丸、散之剂;既能口服,又能外用。
用于外治者如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用血余炭研细末吹鼻治鼻衄,明代王焘《医林类证集要》中以火烧莲房吹鼻治鼻衄,张必禄《医方辨难大成》中用蒲黄炭涂舌治舌衄等。
亦正如唐容川所言:“衄血病在经脉,兼用外治法,亦能取急救”。
其单用者,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治便血的栀子炭;
宋代《圣济总录》治吐血的槐花炭;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治便血的乌梅炭;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治便血尿血的诃子炭;武之望《济阴纲目》治尿血便血的荆芥穗炭及夏枯草炭;
近代名医邓铁涛治疗崩漏的“一味血余炭”等。
合用者,如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治诸窍岀血的黑散子(莲蓬炭、棕榈炭、血余炭);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治疗诸血的十灰散(大蓟、小蓟、荷叶、茅根、茜根、侧柏叶、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烧灰存性);朱震亨《丹溪手镜》治疗便血的越桃散(栀子炭、槐花炭、炮姜炭、大枣炭);
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及类方》治疗便血的三灰散(侧柏叶炭、棕榈炭、桐子炭);近代名医刘炳凡治疗诸血的“刘氏三炭”(蒲黄炭、五灵脂炭、荆芥炭)等。
组为复方者,则如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治疗血崩所用肠风黑神散中的棕榈炭;
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治疗腹痛吐血所用顺经汤中的荆芥炭;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咳血所用化血丹中的血余炭;
近代名医柳学株治疗血友病的“二炭一粉”(生地炭、茅根炭、三七粉)等。
笔者体会,炭药用于外治时,一般以单用为主,内服时既可单用,又可合用,然而应用最多的是一、二味或数味炭药与其他药物配合,组为复方应用。
例如,凉血止血药,通常生品凉血力胜,炒炭后则止血作用强,具体运用时若病人血热较盛,且方中已有足够的凉血止血药时,选加部分炭药可增强止血固涩作用;
反之,若病人出血量较多,血热又不太盛,但方中已有足够的止血炭药时,选加部分生药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
可见,炭药止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方法灵活,贵在变通。
亦正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所云:“治血之药,凡为君为臣,或宜专用,或宜相兼,病有深浅,方有轻重,其间参合之妙固由乎人,而性用之殊知其矣”。可谓一言中的。
03急则治其标,辨证尤为要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宋代窦材《扁鹊心书》又曰:“失血之证,世人所畏,而医人亦多缩手……唯在辨其阴阳,权衡其虚实,温清补泻各得其宜”。
明代赵献可《医贯》更说:“凡血证,先分阴阳,有阴虚,有阳虚……既分阴阳,又须分三因”。
止血乃血证之治疗大法之一,清代吴澄《不居集》中列举降气、导瘀、温中、温散、补气、补益、阻遏、升阳等治血八法,明人盛启东又有“见血休治血”的戒告,意寓治病必求于本。
临床体会,止血虽为血证常见治法之一,但只有当出血量较多之际,则无论任何原因引起,总以止血为首要,所谓急则治其标。
炭药性多收涩寒凉,属阻遏之品,用于止血多为治标之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由于证有阴阳虚实之别,药又有寒热温凉之分,故作为治疗出血不止时应急之炭药,应用时必须根据血证之性质、缓急、轻重、上下而分治之,并应充分考虑到药物的性能,用之得当,见效迅速;用之不当,变证多端。
亦正如清代名医张锡纯所云:“吐衄之证,最忌重用凉药及药炭,强止其血。因吐衄之时,血不归经,遂以凉药及药炭,则经络瘀塞,血止之后,转成血痹虚劳之症”。
余在临床时,常遵循清代程履新《程氏易简方论》“治上溢……阻遏之方则兼用之,治下渗……而阻遏之方多用之”的原则,对于辨证为实热出血者,善用炭药止血;对于虚热及气虚出血者,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以免耗气伤阴;至于瘀血出血者,则较少应用。
此外,炭药止血,并非一成不变。如《金匮》柏叶汤,由柏叶、艾叶、干姜、马通汁组成,原系温阳和血、引血归经之剂,用治吐血不止。
近代名医李寿山将原方三味生药炒炭,并以童便代之马通汁用治各种咳血,均获良效。岳美中教授也以其炒炭治疗小儿鼻衄收效甚捷,余常崇之。
再如,清代唐容川治疗衄血“用十灰散塞鼻,并吞咽十灰散,为极稳妥”。
余临证时对于因热邪较盛引起的出血,除按原方用法应用之外,也常将方中诸药生用,水煎作汤剂服,取效亦良。
总之,炭药止血虽为治标之法,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及时恰当,标本兼顾,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否则,亦正如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所言:“治吐血者……何今日之医,动以引血归经为谈,不可概用止血之味,甚至有吐出亦美,壅反为害,遂令迁移时日,阴虚阳旺,煎熬不止,至于不救,果谁之咎”?此之谓也。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夏小军医学文集》,夏小军著,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本文刊登于《甘肃中医》年第2期,由王自立指导。
版权声明: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回顾:
中医治得了中国人的癌症,却治不了中国人的愚昧!触目惊心!央视暗访“药都”:看看这些“掺假”的中药材,中医将毁于中药!关庆维把中药讲透了。我听过最好的讲解关庆维不被理解的中医药1.病人篇关庆维
中医药遭到降维打击为何“中风”越来越多?都栽在这"3个字"上,不看后悔!9岁小学生颈椎变成一条直线,家长发现时已晚了!针刀心法,超实用,赶紧收了吧这是治疗失眠最好的粥:一觉到天亮!针刀治疗颈椎病要点和入路层次多国中医诊所问诊人数大涨,中医正逐步走向现代主流医学腰大肌触诊及功能详解为何“尿毒症”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不是烟酒,多数是3件事害的...
打脸中医黑!美国人排队买中药,中医悄悄拯救全世界
欧洲煮大锅中药,意大利放爆竹除疫…中医海外受宠
早起,就是救命!长期坚持早起的人,竟发生这7种惊人变化!每天放屁数十次,27岁姑娘确诊肠癌晚期!有一种屁,你千万别忽视脊椎快速定位法,收藏好文!颈椎病的危害及六步颈椎操倪海厦论癌症: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手机脖”已成全球性疾病!你可能每天都在“谋杀”颈椎…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分伤寒论的:辨病、辨证、辨治!(必须掌握的3大部分)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春季养肝,防患于未然!从药房“偷学”来的中风偏瘫方春捂4处,一年病痛全无!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快来了解一下!男婴被℃洗澡水烫伤!妈妈不顾全家反对做了一件事,医生也点赞!岁老中医的养身箴言,有病无病都看看,很有用运用张锡纯清肾汤加味治疗男科疾病验案4则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毁膝、毁腰、毁全身的错误姿势治疗失眠的十大中医验方小儿脾胃病,有这些常用中成药黄芪那么受欢迎,到底有哪些妙用?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万能”基础方,十个女人九个要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3大根源!七十六种中药外敷肚脐偏方,非常实用!黄芪十配,治疗疑难病证有殊功长翘二郎腿带来的慢性损伤,该如何康复?国医大师谈:如何调和气血?3月湿气开始大涨,不除后患无穷!学会这招,一分钟去除湿邪!肝一旦堵住,最易得癌症,只需10秒,就能疏通!头颈夹肌和“颈后大包”(富贵包)不得不说的故事!胸椎有病,五脏六腑都将有问题针刀治疗偏头痛——效果你意想不到的好关于PNF拉伸,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补气养血“三仙汤”,效果杠杠的!百病从肝治:肝脏保健方法汇总(收藏)斜角肌在颈椎病中的重要性傅青主治痰全法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升陷汤运用的四个境界怎样用好“升陷汤”?那得从张锡纯的“大气学说”说起民间中医癌症治疗的用药心得抗癌第一汤!每周喝2次,不给癌症留机会!赶快学好!性格与疾病的关系!这份病因对照表,你千万别错过~腰椎间盘突出的根,不在于骨头,而在于筋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中医脉诊入门知识,带你透彻学习频湖脉学!(推荐收藏)邓铁涛:玉屏风散剂量的秘密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27岁小伙找人按摩后身亡!医生呼吁:这个部位不能随便按八段锦的真正功效!(真人动态图解)痛风一个小方子,好喝又有效,再也不“痛”了!今冬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案都在这里了!(附效方)蒲辅周食疗防病治病经验大全(涉及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畜禽肉蛋、鱼虾贝类、山珍海味、调料饮品等)人体神奇的自愈力,读一遍受益终生!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重磅!“暴力伤医黑名单”真来了!中央28部门联合惩戒筋膜的秘密:手法,针灸,癌症和未来(下集)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初学中医: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祛湿名方|四神汤,把湿气彻底去净!郑魁山针灸30例独家经验方年,增强体质第一张处方,老少皆宜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肿瘤院士一语道破真相:癌症是“省”出来的膝关节有疼痛,臀部也得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针刀治疗思路浅谈华佗夹脊穴在针刀临床中的应用骨科体格检查全面讲解,值得收藏!不是所有的腰痛、屁股痛都是梨状肌综合征!还有可能是……疼痛必备:脊柱每一节段的定位方法,你掌握了没有呢?最全面详细的脊柱腰段解剖图,值得收藏!年五运六气及养生详解每天“金鸡独立”1分钟!很快发生可喜的变化今日小寒丨怎样养生没事蹲一蹲,竟然能治病!中医教你养生五蹲,效果惊人寿命短的人,吃饭的时候都会有3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你以为的好习惯,其实是老年痴呆元凶!(含最全防治手册)脸上长斑,体内必有瘀!按这4个穴位,气色好得不得了!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李可老中医说,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附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诊断用方的另一捷径——《伤寒论》腹诊大全(收藏)中医亡将亡于中药,中药造假,已经疯狂——作为医者,看着都生气!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詹文格:谁来拯救中医?!91岁老中医公开57个家传药方中医名家论葛根芩连汤高树中:治疗痛经取十七椎或神阙邓铁涛: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若干年后,如想找纯中医看病,也许要到海外”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钱学森:中医是最高层级的生命科学,指引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前000+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