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扶梯上不慎滑落,宝宝手腕几乎被绞断

2017-2-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近日,一位妈妈抱着1岁半的宝宝坐商场手扶电梯时,宝宝不小心从怀里跌落,孩子右手被卷入了电梯底端的卡口,瞬间小手就没了,手腕部几乎被绞断。这是最近发生在湖北蕲春的一幕惨剧。电梯事故年年都有,家长们应该提高警惕。

宝宝扶梯上不慎滑落 瞬间手没了   赵女士家住蕲春。1月20日,她带着1岁半的儿子小杰到商场4楼游乐场玩,乘坐手扶电梯下楼时,赵女士没站稳,小杰不慎从她怀里跌落。孩子在电梯上滚落,最终右手卡进电梯底端的卡口里。   “瞬间手就没了,血肉模糊,太可怕了!”医院病房,赵女士泪流满面地回忆当时情形:儿子白嫩的小手掌卡进电梯内部,撕心裂肺地哭。赵女士赶紧拉着孩子的胳膊往外拔,可拔不动。   听到哭喊声,商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但电动扶梯底端全为钢制结构,小杰的整个手掌都被卡了进去,只留手腕处的一点皮肤还挂在上面。   工作人员立刻向当地消防大队求援。现场施救时,小杰号啕大哭。再拖延下去,持续的失血会威胁到孩子的生命。消防人员果断使用专业工具锯开电梯卡口,这才将小杰卡住的手掌从电梯中取出。   由于伤情严重,随行医生给小杰做了简单包扎,立即医院手外科。   当日晚7时,医院。医生一边紧急联系输血,一边紧急准备手术。   孩子的伤情远比想象中复杂。电梯卡口处有锯齿,在挤压和拖拽下,手腕组织被挫伤严重,伤口处还残留着金属断齿和金属粉末。   手外科主任陈振兵介绍,小杰只有1岁半,肌腱、血管都只有成人的1/5大小,手术难度较高,手术持续了9小时。术后,孩子的小手恢复了正常血色。   目前,孩子恢复良好。   据了解,手扶电梯伤人事件每年都有发生。仅年,医院手外科就接治了4例手指绞入电动扶梯的案例。陈振兵表示,事故一般发生在电梯两端的齿梳及扶手上,电梯两端的齿梳及扶手之间有细小缝隙,一般成人的手很难放入,但小孩手指细小,加之好奇调皮,容易被卡住卷入导致伤害,家长们需要注意。如何安全地乘坐扶梯   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使用了自动扶梯,商场、剧院、地铁……带小孩的家长要怎样教育孩子安全乘扶梯?当扶梯发生意外的时候,家长又该如何第一时间正确保护孩子的安全呢?   目前乘坐扶梯的最大误区就是让人站在右侧,留出一侧给人通行,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扶梯的台阶不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设计,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所以建议广大乘客,在扶梯上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把手,站定了乘坐,尽量不要行走。此外,一级扶梯台阶上承载两个人,这已经是最大的承载量了。乘客如果看见扶梯上人过多,应尽量走楼梯。这应该是常识问题。   专家认为,自动扶梯有时可能发生断裂或倒转,缺齿的自动扶梯容易卡住小孩的手,因此儿童上梯要有专人看管,家长最好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体前方,紧紧拉住孩子,这样更安全。   家长必须教育孩子,不要在电梯上追逐、打闹,孩子不能背对着电梯,更不能逆向在电梯上奔跑,玩耍。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第一次乘扶梯前,家长要教会孩子第一步如何踏上扶梯,如果发现孩子不能契合扶梯的速度,还是由家长抱着比较好。   很多人说遇扶梯故障,人应该蹲下来保护自己。对此专家认为,这样更容易被人压到。   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扶梯的安全系数还是很高的,事故的发生概率非常低。作为乘客,只要掌握正确的乘坐方法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恐慌。乘坐扶梯“10不要”   1.不要在乘扶梯时看手机、iPad。   2.不要让孩子单独乘扶梯,要有家长看护。   3.不要踩在黄色安全警示线以及两个梯级相连的部位,更不要在扶梯上走或跑,以免摔倒或跌落扶梯发生危险。   4.不要将鞋及衣物触及扶梯挡板。   5.不要在扶梯进出口处逗留。   6.不能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以免受到障碍物、天花板、相邻的自动扶梯的撞击。   7.不要蹲坐在梯级踏板上,随身携带手提袋等不要放在梯级踏板或手扶带上,以防滚落伤人。   8.不要携带过大的行李箱、轮椅、携带婴儿车、手推车或其他大件物品,而使用升降式的无障碍电梯。   9.不要将手放入梯级与围裙板的间隙内。   10.不要逆行、攀爬、玩耍、倚靠或争先恐后。

(源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如发现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么么亲子网——陪伴育儿每一天!

但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孩子~

您还可以

回复“1”查看么么近期活动信息。回复“2”查看备孕知识。回复“3”查看宝宝常见疾病问题。回复“4”查看孕期饮食注意事项。

回复“童谣”选择宝宝喜欢的童谣。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zl/92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