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住的大拇指ldquo拇指腱鞘炎r
2020-2-2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患者因右手大拇指疼痛,抓握物品时酸痛难忍,手指有“卡”住的感觉,时常出现不能伸直或不能弯曲的症状来到门诊就诊。经过医师检查,诊断为“拇指腱鞘炎”,这种疾病多表现为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当弯曲患指时,会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也不能屈曲,像突然“卡”住一样,酸痛难忍。用另一只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击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扳机指”之称。
什么是拇指腱鞘炎?
拇指腱鞘炎是一种手部肌腱病症,是指第一掌骨头部的拇长屈肌腱鞘炎及2、3、4、5指掌骨头部的屈指肌腱腱鞘炎。拇长屈肌的肌腱在第一掌骨颈部,进入一个由掌骨掌侧的股沟与鞘状韧带所构成的狭窄通道。在第一指骨底部及其尺侧的种子骨,分别附着于拇短屈肌的浅头及深头,拇长屈肌腱在二者之间通过。两个肌腱长期与腱鞘摩擦,即引起慢性炎症。
扳机指是最常引起成人手部疼痛的原因之一。据报道,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为2%,40-59岁人群中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儿童偶尔也会发生扳机指[1]。成人常见于受伤、过分劳损(尤其见于大拇指、手、手肘及手指)骨关节炎、主要出现在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键盘手、长期使用手机、器乐演奏家、货物搬运或需要长期电脑操作的行业。
经过仔细询问得知,患者前段时间装修剩下一些装修材料,清理时长时间用右手抓握、搬运建筑材料后出现右手拇指酸痛症状,自认为休息一段时间会有好转,因此没有及时就医。后经红外线、超声、热敷等治疗效果不佳,感觉酸痛感加重并出现手指反复“卡住”医院就诊。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腱鞘炎的诊断,医生建议先给与冲击波治疗,随诊观察治疗情况。
治疗方案:每次下,间隔5—7天,剂量1.2-2.0bar。
患者取坐位,标记疼痛位置,用耦合剂涂抹在患处。冲击波治疗探头贴近治疗位置,以痛点为中心进行冲击波治疗,根据患者耐受力调节治疗剂量[3]。
冲击波是一种通过振动、高速运动等导致介质极度压缩而聚集产生能量的具有力学特性的声波,可引起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发生跳跃式改变。冲击波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同时具有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粘连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肌肉、肌腱以及骨骼等疾病的治疗[2]。发散式冲击波目前广泛应用于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治疗中,对肌腱炎、腱鞘炎、跟腱炎、冈上肌肌腱炎、肱骨内上髁肌腱炎、骨折不愈合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冲击波治疗原理
1.成骨效应:
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及压应力。拉应力诱发软组织间松解,裂解硬化骨,压应力促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促进组织血管生长及骨愈合。
2.空化效应:
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微小气泡,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时,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使受冲击部位微循环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
3.镇痛效应:
局部高强度的冲击波能对神经末梢组织产生超强刺激,使神经敏感性降低,无法传导疼痛信号;
4.代谢激活效应:
使该处血供增加,带来新的生长因子并诱导干细胞转化为正常的组织结构,大大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降低水肿,加速康复。
治疗4周后患者自我感觉手指酸痛感逐渐减轻,拇指“卡住”的症状明显减少。
温馨提示:急性期患者可以继续正常的活动,但应避免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如手指的拿捏或抓持。同时可以选择掌指关节固定支具,限制部分掌指关节活动。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贴扎限制其屈曲活动。若症状在通过理疗、支具固定、调整手指活动等治疗仍未得到改善,则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注射和外科手术治疗。
冲击波的生物作用
1、组织损伤修复重建作用。
2、组织黏连松解作用。
3、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
4、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
5、高密度组织裂解作用。
6、炎症及感染控制作用。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疼痛治疗系统适应症:
肌腱、韧带类劳损性疾病
足底筋膜炎伴有或不伴有骨刺
关节滑囊炎
钙化性肌腱炎
肌组织张力异常
假关节
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损伤
三角肌滑囊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
桡肱关节滑囊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尺骨鹰嘴滑囊炎
腕骨综合症,屈指肌腱鞘炎,腕背伸肌腱鞘炎
随着冲击波医学技术及临床应用的长足发展,冲击波医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除了骨肌疾病的治疗,冲击波还可以应用于糖尿病足、肌肉痉挛、脊髓损伤、褥疮、前列腺炎、阳痿、心血管病等领域。已涉及骨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皮肤科及疼痛、康复科等多学科领域,成为医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治疗效果和优势也逐渐显现。
医院马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