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综合征MR诊断

2016-11-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MR诊断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impingementsyndrome,SIS)为Neer在年首次提出,指任何原因导致的肩峰下间隙相对或绝对狭窄,当肩部上举或外旋时,喙肩弓与肱骨头之间的软组织结构由于反复机械性撞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病理改变。SIS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变。

1、肩峰下间隙的解剖

肩峰下间隙是由喙肩弓及肱骨头构成的间隙。啄肩弓为上界,由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及喙突共同构成,下界为肱骨头。间隙内包含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肱二头肌腱长头、喙肱韧带及肩峰下滑囊等结构。

2、SIS发生的机制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撞击和继发性撞击。原发性撞击指喙肩弓形态异常,造成肩袖的机械性压迫;继发性撞击指肩袖肌力的下降对肱骨头的压抑力量降低,肱骨头反复与肩峰前缘撞击,喙肩韧带受到撞击和拉伸。

SIS发生的机制主要有肩峰形态异常、肩峰下骨赘形成、大结节骨质增生、肩关节长期过度运动、关节不稳等引起肩峰下间隙的狭窄或相对狭窄,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肱骨头、肩峰和/或喙肩韧带的不断挤压、摩擦和牵拉,易引发肩袖损伤,最常见的为冈上肌肌腱的损伤。

3、肩峰下撞击的影像学表现

1)、直接征象:冈上肌腱的形态信号改变,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冈上肌腱近肱骨大结节止点1cm处信号增高,见肩峰下滑囊的增厚,岗上韧带部分撕裂T1WI上呈低到中等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肌腱内见信号增高影,岗上肌腱全层撕裂时,在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显示连续性中断,断端皱缩。

Neer将肩袖的慢性改变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

I期:肩袖的水肿或出血,尤其是冈上肌肌腱。

II期:是炎性过程向纤维化过程转化。

III期:肩袖的撕裂。

2)、间接征象表现为: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冈上肌体积减小,脂肪浸润等。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无创地显示肩袖的病变,已成为诊断肩关节疾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报告模板:

评价肩袖和周围的结构;分析撕裂的大小、韧带的边缘、肌肉的萎缩和骨质的改变。肩锁关节,如肱骨头和肩峰的形态等。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yy/889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