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突形态和肱骨分型可作为肩胛下肌腱撕裂的
2021-11-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54959.html执行主编:郝跃峰
南京医院运动医学中心
Coracoidmorphologyandhumeralversionasriskfactorsforsubscapularistears
JShoulderElbowSurg,,29:-.
IF:2.87
中文摘要后附原文文献
校审者提示
随着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微创治疗的大量开展,除了冈上肌腱撕裂,肩胛下肌腱的撕裂逐渐被大家所重视。相对于肩峰形态与冈上肌健撕裂的关系,喙突形态与肩胛下肌腱撕裂的关系开始被重视。本文通过几个参数的测量计算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肩胛下肌腱撕裂的风险预测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校审者简介
胡丹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北区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美国芝加哥大学运动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擅长关节镜下微创手术。
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译者提示
肩袖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依旧是有争议的,一些学者支持退化机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肩胛带形态也起着重要作用。Neer指出最常见的肩袖损伤即冈上肌腱的撕裂是由肩峰撞击引起的。作者的前期研究认为喙突下撞击综合征会导致肩胛下肌腱撕裂,喙肱距离越小,喙突指数越大,肩袖损伤的风险就越大。然而,喙突形态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影响仍旧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肱骨分型也是肩关节不稳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从未有研究探讨其对肩袖损伤的影响。对肱骨分型的研究最初只是涉及尸体模型以及平片,渐渐地应用CT。近来有一些研究开始应用MRI评估肩胛带形态,尤其是肱骨分型。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探讨喙突形态和肱骨分型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影响。
(仅代表校审者和译者观点,文责由校审者负责)
译文摘要
背景:肩胛下肌腱(subscapularis,SS)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依旧不太明确尽管肩胛下肌腱撕裂的预测指标已经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的目的则是探讨喙突形态和肱骨分型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对照单盲研究。我们纳入了例经磁共振证实伴有肩胛下肌腱损伤的肩关节,测量了喙突近端长度、喙突远端长度(coracoiddistallength,CLD)、喙突总长度,并计算喙突长度比率,同时评估了喙突角(coracoidangle,CA)以及肱骨分型。
结果:本研究发现肱骨分型所对应的后倾角越大,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程度越严重。在肩胛下肌腱正常组及撕裂组其角度分别为–28.6°±19.5°和–51.0°±11.1°(P<0.)。CA也是呈现了同样的趋势,在正常组和撕裂组分别为.8°±11.1°和97.4°±10.1°(P<0.)。CLD、喙突总长度、喙突长度比率越大,肩胛下肌腱撕裂的风险越大(P<0.)。CA和CLD是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最佳预测指标,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和89%。
结论:本研究首次探讨了喙突形态和肱骨分型的相关参数对肩胛下肌腱撕裂的影响。本研究证实喙突形态和肱骨分型是肩胛下肌腱损伤的重要危险因子,可以准确地预测肩胛下肌腱的损伤。本研究首创了依据喙突形态和肩胛下肌腱撕裂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喙突分型体系。
译者简介
俞佳凤
医院北区放射科住院医师
原文文献
译文翻译+译者提示+个人简介+原文文献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