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疼痛韧带损伤就该这么做

2020-8-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尤其是篮球、足球等运动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继发很多疾病,给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针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病人,如何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十分重要。

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

(一)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其中内翻扭伤最多,占85%。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53%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21%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二)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合并症

踝关节外侧副韧的损伤常伴有:

1.腓骨肌腱炎:踝关节内翻时,在外侧部位的两个肌腱即腓骨长短肌,由于慢性牵拉出现肌腱炎。

2.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

3.踝关节滑膜炎:病人外侧副韧带瘢痕愈合,副韧带相对延长,踝关节

内外侧失去平衡,病人走路时会出现距骨内翻,长时间将导致踝关节滑膜炎。

4.93%患者关节镜下可发现,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继发的滑膜炎、游离体、软骨病变及骨赘。

所以如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远期会继发很多疾病。

二、踝关节外侧功能解剖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是踝关节外侧最主要的韧带如图所示。

(一)距腓前韧带

距腓前韧带是这三个韧带当中最薄弱的韧带,其走向是水平位的,作用是防止足向前脱位,即对抗距骨向前移位;在足跖屈时其作用为限制足内翻。

(二)跟腓韧带

跟腓韧带中等强度,走向向后,足背伸时,该韧带变成垂直向下,跖屈时松弛。跟腓韧带限制足内翻,在足背伸时作用最大。

(三)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外侧韧带中,距腓后韧带强度最大,主要作用是防止踝关节过度背伸。由此可见,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强度相对较弱,容易损伤。二者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足内翻。足内翻时,这两个韧带所负载的拉力最大,所以也是最容易出现断裂的地方。

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当中,最常表现为距腓前韧带和距跟韧带断裂。

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机制

在距骨内收、内旋,并且伴有跖屈位时,腓骨外侧所有韧带张力最大,所以这个位置时外侧韧带最容易损伤。跟腓韧带是阻止距骨倾斜的主要组织,距腓前韧带是第二道防线。这两个韧带是足内翻、踝关节外侧扭伤最常损伤的韧带,损伤后必须修复。

四、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表现与诊断

(一)损伤史:必须有明确的损伤史;查体可见局部有肿胀、瘀斑、压痛,可有关节肿胀。韧带损伤也会出现关节肿胀的原因是踝关节外侧韧带跟关节囊的纤维编织在一起,所以如果扭力、暴力引起韧带损伤,很多患者会同时出现关节囊撕裂,出血可通过关节囊的裂口进入关节腔,进而出现关节肿胀、压痛。

(二)物理检查: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检查:先在足的外侧、外踝下面,画三个柱子一样的条带(韧带在体表的投影位),分别表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如下图所示)。距腓前韧带最容易撕脱、断裂。可通过直接触诊来鉴别这个韧带是否损伤。

踝关节扭伤,实际上不仅仅是外侧韧带的损伤。如果暴力特别大,能量特别高,踝关节内翻时还可导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这在日常工作中常见。如果除了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以外,还累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时,调理就非常复杂。所以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检查必须准确,一旦出现漏查,只处理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则治预后效果不会满意。

挤压试验(如下图所示)有助于鉴别外踝扭伤的病人是否同时伴有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方法为:双手向内侧挤压小腿肌肉,如果出现踝关节疼痛,则意味下胫腓联合韧带有损伤。

五、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关节不稳的调理

(一)调理目标:良好的负重能力;恢复活动度;恢复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

(二)调理方法:主要是运用传统中医调理的方法恢复

(1)休息:限制负重,使用支具,带护踝减轻肿胀,稳定关节;

冰敷: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一次使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以免冻伤;

弹力绷带:弹力绷带可减轻肿胀;

抬高:抬高患肢。所有的韧带损伤基本上都遵循RICE方法。这是治疗韧带损伤的一个原则。

(2)功能锻练:是韧带损伤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是牵拉锻炼:关节损伤以后必须要有被动活动,让踝关节能够屈、伸、

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二是肌肉力量的锻炼:

三是本体感觉训练:可以踩在一个枕头上,单腿直立,使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有一个平衡过程。

(3)内部消炎:贴敷华夏姜氏筋骨贴可以很好的进行患处消炎

(4)护踝:可根据病人扭伤的情况有所选择。可以是石膏的,也可以是硬塑料的。

华夏姜氏骨关节祝您早日康复

更多骨关节资讯,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zyhsj.com/jjsshl/97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