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学中医会武术,没人看得出他是外
2024/9/2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118/4292737.html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薛仁政通讯员廖晓键苗青视频拍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薛仁政实习生吕凌棘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实习生吕凌棘涂露倩海报/杜卉02:37一袭练功服,一柄太极剑,一口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任何第一次见到林元凯的人都不会觉得他是一名“老外”——这人也太“中国”了吧!“我是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留学已经有八年了。”林元凯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下称“广中医”)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之所以有这身“行头”因为他可是货真价实的“习武之人”。据了解,林元凯10岁开始习武。来到中国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武术队已有8年,曾多次代表广中医参加全国、省内和国际武术及健身气功比赛,连年斩获国际比赛奖项。而他与中医的渊源,也要从武术说起。习武求医:武术让他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在马来西亚,家里中国文化氛围很浓厚,从小父母就支持我习武、学医。”林元凯介绍,小时候父亲在接他放学就会带他去看路上的叔叔们习武,铿锵有力的招式很快吸引了小男孩的目光,林元凯从此爱上了武术。10岁的时候,林元凯正式开始习武。中学时期,在一次习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热身加上习练难度动作时,他受了严重的伤。“当时医生诊断后,认为我的大腿肌腱有拉伤与肌肉撕裂的情况,今后可能无法再习武了。当时我一度非常失落。”为了寻找重新习武的机会,他的家人带他找到了中医。经过当地中医的针灸治疗,三个月后,林元凯重新站上了习武场地。“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中医的神奇,也让我走上了学习中医针灸的道路。”人人都说“医武同源”,这在林元凯身上有充分的体现。自进入广中医校武术队以来,他曾多次代表广中医参加全国、省内和国际武术及健身气功比赛,连年斩获国际比赛奖项:“罗麦杯”健身气功独占鳌头;“振东杯”多项殊荣不胜枚举;“中兴通讯杯”、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太极剑、太极拳双料第一。“武术对我来讲,既是爱好,也是生活。”林元凯说道,对武术的热爱不仅督促着他规律生活,让他拥有了强健的体魄,还为他的患者带来了“福利”。在为患者进行过中医治疗后,他常常会教给患者一些针对性的武术动作,帮助患者缓解不适、治疗未病。融入广东:中国朋友都拿他当作“自己人”“林学长来了!我最近膝盖有些难受,能帮我做个针灸调理一下吗?”在学校的训练馆,不少武术队队员看到林元凯都热情地围了上来,他也很热络地与大家聊天。据悉,林元凯每周都会义务为武术队的队友针灸调理、带领队友科学热身,帮助队友避免肌肉损伤、减少关节劳损。“大家都拿我当‘自己人’,我也拿大家当我的家人。”林元凯介绍,有时自己在武术比赛中发挥不理想、备感失落,队员们便会一拥而上,或拥抱或鼓励,让他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我有一位学长,在毕业后还会时常关心我的生活。我分手的时候是他在鼓励我,我受伤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带我去就医。”林元凯说道,“这份来自学长的关爱我想继续传递给我的学弟、学妹。”记者了解到,刚来中国留学的时候林元凯曾一度不适应。“当时我的普通话还很不标准,交流也有一些困难,是有些‘郁闷’的。”他笑道:“近年就大不相同了。每次参加武术比赛,其他选手得知我是马来西亚人都吓一跳,他们都以为我就是广东人。”求学中国:将中医管理理念带回家乡将林元凯当作中国人的不只赛场上的对手,还有工作中的病人。医院轮岗实习期间,常与导师一同为患者进行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很多患者看着他娴熟的手法、流利的中文,都会将他默认为中国人。“曾经有一位中风的老爷爷,当得知我是马来西亚人后非常吃惊,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配合。”林元凯分享:“后来经过两个月的针灸调理,老爷爷的右手从无力控制渐渐能够握住东西,老爷爷也夸我‘外国人学得好中医’。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学业有成的林元凯不仅能为患者进行中医调理,还为自己的家人带来了“健康礼包”。“我的妈妈患有颈椎病,手时常会有酸麻的感觉。”林元凯介绍,自己在学校放假回家期间,会为妈妈进行针灸调理,并带着她一起练习八段锦,为她大大缓解了不适感。“毕业后,我希望将在中国留学了解到的中医管理模式带回马来西亚,与家乡的医生一同建立起符合中医理念的患者服务模式,为家乡中医文化的传播出一份力。”林元凯透露,马来西亚当地新建了一栋中医大楼,旨在推广中医疗法、传承中医文化,还开设了中医理疗了培训班。近年来中医在马来西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中医药走向世界,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向往。他们凭着一腔热爱,到广东学中医。在现代生活与传统气息并重的广东,外国人怎样学中医?“洋中医”们有何特别故事?羊城晚报推出“外国人学中医”系列融媒体报道,带你看看这些特别的人生体验、有趣的人生故事。(更多新闻资讯,请